民族概况
彝族,原称“夷族”,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由自称不一、认同不一、来源不一的众多人群组成,经民族识别后,统一称为“夷族”。1956年,在毛泽东主席的倡议下,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全国彝族人口8714393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占全国人口0.6538),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国外彝族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美国、英国、法国。广西彝族人口共计0.7万多人,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田林县内。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成了人们关注的史学之谜,也是民族学、彝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大难题。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羌氐说为主。土著说的观点论据比较充足。它又分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西南土著说认为,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云南土著说认为,云南是彝族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