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绮石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 忆芳 时间:2015-09-28 10:04:16
  • 核心提示:
    绮石(17世纪),一称汪绮石,明末人,人称之为绮石先生。绮石精研医学,对医理有较深的研究,以《素问》、《灵枢》为宗旨,博采诸家之所长。 他医道高明,业求精专,尤其善治虚劳,著

       
        绮石(17世纪),一称汪绮石,明末人,人称之为绮石先生。绮石精研医学,对医理有较深的研究,以《素问》、《灵枢》为宗旨,博采诸家之所长。  他医道高明,业求精专,尤其善治虚劳,著有《理虚元鉴》,是诊治虚劳的专著。
     

        绮石认为:“虚证有六因: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此说虽不能将虚劳的病因概括完整,但足以说明它是重要的因素。绮石对虚劳从阴阳分证,从五脏着眼,而尤其重视肺脾,提出“阴虚之证统于肺,阳虚之证统于脾”。同时,他论阳阳亏虚,十分重视二者间的联系,反对偏执补火之说与偏寒凉伤中,以中和为治,这是他的成功之处。
     

        对虚劳的治疗,绮石提出“三本”、“二统”。他说:“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必须紧抓肺脾肾三脏为根本。在此三本之中,他尤其重视肺脾二脏。所谓二统,主要是针对阴虚与阳虚而言。前人对阴虚之治,重在补肾水,对阳虚之治,重在暖命火,而绮石先生认为“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健其中”,总以清金保肺为治阴虚之大法,甘温益气为治阳虚之大法。   
     

        绮石对于虚劳,既精于治疗,又重于摄养。对虚劳的预防,积极主张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并从情志、气候、用药、饮食等方面,提出了虚劳防护的具体方法。其一为知节,即保养精神,指出要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忿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其二为知防。“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其目的在于避免正气之重伤:三为二护。指出“寒从足起。风从肩俞、眉际而入,病者常护此二处,则风寒之乘于不意者少矣。”四为三候。认为在一年四季之中,最与虚劳有关者是春初、仲夏与夏秋之交。此三候中,如有一候未曾透过,便能增病。这是气候与病相克之故,宜加意调摄。五为二守,“二守者,一服药,二摄养”。强调虚劳病必须治之以恒,并结合调养为宜。其六为用药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
     

        绮石治学严谨,师古而不泥古,对虚劳之诊治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卓越的学术创见;对虚劳的病机阐发,审证议病,施治法则,预防措施等别具一格,自成体系。他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对虚劳认识最有成就的一家。故柯怀祖序评价目:“绮石之论虚劳,犹仲景之论伤寒,非举一而废百也。韩昌黎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绮石岂在仲景下耶。”

    较多,且气味很大,可能日常饮食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物,建议多摄取些蔬果。  (韦丽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