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生活中经常会自感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腰酸背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心慌,少气懒言,胸胁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异常指标来。其实,产生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劳累过度,不能及时消除疲劳,属于积劳成疾的结果,又称为“亚健康”。
中医治疗亚健康的优势
对于亚健康状态来说,中药调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疗法。中药在治疗上对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具有双向调节,可达到机体免疫力恢复,恢复自然生理机能,从根源上避免反复发作。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同时达到排毒,杀菌,抑菌、修复受损细胞、恢复皮肤生态平衡等多重功效。
中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决定如何用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样就可使失衡的机体恢复平衡。如精神不振、疲乏等症状属气虚,可适当补气调虚,而对于烦躁易怒、声高气急、舌红苔黄等症状属郁热,可泻实以调情志等。
中医治疗亚健康的方法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之外,拔火罐、刮痧也都属于这类技术。
吐纳:吐纳是一种呼吸训练方式。通过改变正常呼吸来锻炼人的呼吸系统功能,调动相关支持系统的状态,如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都会得到相应锻炼。比如“吸一呼三”、“吸三呼一”等,把一口气变成多口气,来训练人体耐缺氧能力、增大肺活量等。
导引:最著名的是五禽戏。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但也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被称为导引,当代中医也无不重视这类技术。
食饵:通过少量使用特殊食物或食物组合,调整人体状态,这种方式称为食饵。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大量记载了食饵技术。当代中医聂文涛诠释为“食物训练”。人体两个重要锻炼需要相伴一生:肢体功能训练、代谢功能训练。后者首选食物训练,却时常被当代人忽视。
按矫:“导引按矫者,亦从中央出也”(《素问•异法方宜论篇》)。可见这是一种与导引并肩的技术。又有“推拿”、“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我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曾用按摩疗法,治疗虢太子的尸厥症。秦代到今已两千多年,可见按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当推《黄帝按摩经》(十卷,见《汉书•艺文志》),可惜早已亡佚。但在现存的古典医书《黄帝内经》里,许多地方,谈到按摩。如《血气形志篇》“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此外,日常注重养生,保养情志,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等都是预防亚健康的方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