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多发生在2到6岁体质较虚弱的儿童。其中在这个年龄段有许多孩子入睡后即出汗,汗出如雨,每晚如此,不分四季。
通常在热天,或在暑期,尤其是活动后出汗是正常的,但有许多小儿,虽非暑期,夜间熟睡之后,或是遍身出汗,或是满头汗出,或只在肩胸部位出汗,这就不正常了。
有的小儿出汗量很多,可以使满枕皆湿。有的小儿出汗,使衣服湿如水浸,以致不得不半夜更换衣服。这种情况,很多家长格外担心。
小儿夜汗,多在立夏时节开始,天气越热,汗出越多,直到中秋以后,才会逐渐减少。但仍有部分小儿,过了中秋,仍然汗出,即使在秋冬之期,气候极冷,只要白天嬉游奔走过度,入睡之后,依然汗如雨下。
小儿夜汗多的孩子,多表现为面色灰滞、没有光彩,眉心之中常有青筋隐约浮起现象。
出汗很多的时候,如用体温计测试体温,常在下午两三点时体温偏高,常在摄氏三十七度一二,最高三十七度三四,这种情况常使父母担心孩子会有什么大病而多方求医、检查,但也大多没有任何结果。
小儿夜间出汗,连续半个月、一个月以后,往往会食欲下降,饮食减少,各种小吃也没有兴趣;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小儿的个性,常伴有烦躁不宁,幼婴儿常无故咬人拧人或时常哭闹,烦躁易怒,个性怪癖,动辄生气,或终日不发一言。总之小儿夜汗日久之后,性情多发生改变。
中医将小儿日间微热、夜间盗汗,称为“疳热”。中药多以止汗兼补中益气强身或兼退热之剂,有良好效果。并且还有许多食养方法。现介绍如下:
【红枣浮麦茶】
用治小儿夜间出汗,用红枣五至十枚、浮小麦15克,煮茶代饮,每日进饮,效佳。
红枣气味清香,有轻微补气之功,性质微温,每日五至十枚,恰能补气和中。质量2好而个大的,约用五枚。个较小的,用十个。浮小麦,属于小麦一类,中药店有出售,是小麦未成熟果实,放入水中,能浮于水面,故名浮小麦。它是止汗剂及镇静剂,功能除烦热、止烦、敛汗,治疗盗汗、自汗及慢性衰弱患者的消耗热,所以治夏令的虚热出汗,最为适宜。
【红枣党参茶】
小儿出汗后渐渐表现虚弱状态,如面色灰暗、皮肤松弛、肌肉瘦削,形容委顿。该用红枣十枚,与党参6克、黄芪3克、甘草3克,一同煮饮。该道茶剂更有补气、固摄卫气,使肌肤腠理的毛孔紧缩,减少出汗的功效。但要注意,有些小儿,脾胃过弱,初服时可试饮三天,或由医生处方,用药要简而少,味道要适合儿童的胃口。因为这类方剂,需要长期进服方能收效。如果药品太多,味道太苦,小儿不愿意接受,等于没有用处。
【红枣稻根茶】
中药中还有一种止汗药,就是水稻的根茎部分,附生了许多须样的细茎,名为稻根须,药铺也有出售。煮茶时仍用红枣十枚,稻根须15克。稻根须的须上可能有泥土附着,所以应先仔细洗净,再与红枣同煲,或加甘草3克,用作调味亦可。这也是有名的止汗茶剂,只是有些药味,有的小儿不愿进服。
以上三味茶剂,以红枣浮小麦最为适合。家中小儿如果夜夜出汗,不妨连续进饮半个月,见效后仍可再饮,无效则应就医诊治。中药如龙骨、牡蛎、升麻、党参、黄芪,都擅长止汗,如果能及时就医诊治,是不难早日痊愈的。
小儿夜间常汗出,迁延不愈,又失于及时治疗,则使体力消耗,形神枯稿,消瘦日甚,即使到了秋天能够汗止,但是一到次年春暖,仍能复发。许多小儿一到夏季,面灰消瘦,都是这个病患的缘故。故作为家长,应及时给孩子进行调理和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