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健康顾问 > 正文
  • 甘补脾胃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金亮 时间:2015-09-15 09:01:03
  • 核心提示: 中医认为,胃燥脾湿,其相反相成,燥湿得宜则脾胃受纳运化升降有序,此乃正常生理现象,如燥或湿有所偏盛,则疾病乃生,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

        中医认为,胃燥脾湿,其相反相成,燥湿得宜则脾胃受纳运化升降有序,此乃正常生理现象,如燥或湿有所偏盛,则疾病乃生,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其义明了。

        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则在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然甘有甘温甘凉之分。阳不足者治以甘温,阴不足者则宜甘凉,甘温可助脾升,甘凉可助胃降。补脾胃当首分阴阳,不可认为补脾必甘温,补胃皆甘凉,当以辨证论治。

        脾喜甘温,《脾胃论》云:“甘温以补其中而升阳。”他认为甘温可助脾阳升发,适用于脾阳不足,元气下陷之症,创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均用甘温之品,临床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也均以甘温为主。若脾阴不足则忌甘温而宜甘淡,《内经》云:“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说明甘淡可补脾阴,常用如益胃汤等。对于气阴两虚之证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其方中虽有甘温之参术,然其中又有甘淡之茯苓,故其义明确,故参苓白术散在临床应用广泛,就是针对脾气不足兼阴虚之故。

        胃喜甘凉,叶天士认为:“胃为阳土,易凉宜润。”甘凉则可濡润,可益胃阴而助其降,胃气才不上逆,胃阴不足者,以甘凉增其津液,常用增液汤、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类。然胃阳不足者则甘凉不宜,医家喻嘉言云:“胃属土而喜甘,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胃阳虚之胃脘痛,治常以温阳散寒法,用桂附理中汤等治之。

        总之,补脾胃当用甘味之品,再辨其寒热加以它味。朱丹溪曾说:“夫胃气者,中和元气也,惟以谷、肉、菜、果相宜,盖药石皆偏胜之气也,虽参芪草为性亦偏,况攻击之药乎。”实乃至理名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