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大青竹标。紫花地丁.白九股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注:1.大青竹标,为天南星科植物,生长于深山里箐沟边阴湿的岩石上。入药用其全株,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15-20克。
2.紫花地丁,为远志科植物,生长于坡地草丛中.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5-15克。
3.白九股牛,为五加科植物,生长于高山背阴的草丛、灌木中。入药用其根,秋末冬初采集。常用剂量,煎汤:3-10克。
方二:狗椒根,千里光,青刺尖。清酒。一
配制:将三味药材破碎后’,按10毫升清酒中含生药常用剂量的一次服用量计量,用清酒浸泡(酒过药面)7日后,滗取药液,滤过。
用法:内服。每日2次,每次10升。
注:1.千里光,为菊科植物,生长于山坡边或旷野的灌木丛中。入药用其全味,夏秋采集。常用剂量,煎汤:10-15克。
2.狗椒,为芸香科植物,生长于荒地、山坡、箐沟灌木丛或疏林中。入药用其根,全年可采。常甩剂量,煎汤:25-30克。
3.青刺,为蔷薇科植物,生长于荒地、坡脚、田埂及沟谷边。入药用其嫩尖,秋季采集。常用剂量,煎汤:-10-15克。
方三:毛地平根.绿皮杜仲。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注:毛地平,为百合科植物,生长于山野向阳的沙质土壤。入药用其鳞茎,秋、冬三季均可采挖。常用剂量,煎汤:2~5克。
方四:白丁香花根。野荞麦。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注:白丁香花,为紫茉莉科植物,开白色花瓣,大多为人工栽培,也见野生于村旁、路边的草丛中。入药用其根,秋末采集。常用剂量,煎汤:15-25克。
方五:花蝴蝶5克。山草根1 5克。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也可将鲜品舂捣成泥,包敷患处。
注:花蝴蝶,为蓼科植物,生长于背阴潮湿处或箐沟边。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3-9克。
方六:桃树根,柳树根。穿山甲。
配制:先将穿山甲片在热灶窝灰中炮片刻,至色黄时取出,放凉,研磨成细粉;再用淘米水(第二道)煎熬桃树根、柳树根,滗取药液兑人穿山甲粉。
用法: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注:1.桃树,为蔷薇科植物,栽培或野生。入药用其根,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20-50克。
2.柳树,为杨柳科植物,栽培于房前屋后及沟边、河边、池旁、塘旁。入药用其根,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15-30克。
3.穿山甲片用灶窝灰炮炙后,常用剂量,粉末:10克。
方七:石蚌寄生20克清酒适量。
配制:取新鲜石蚌寄生.,拣尽,洗净,舂捣成绒,榨取汁液,加入清酒调匀。
用法: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注:石蚌寄生,为天南星科植物,多见寄生在古老树木的树权上及石头缝隙中,入药用其全株,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15-20克。
方八:酸格30克,倒钩莲.3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注:1.酸格,为豆科植物,生长于河谷边沿的坡地或热坝区旷野里。入药用其根,夏秋采集。常用剂量,煎汤:15-30克。
2.倒钩莲,为蔷薇科植物,生长于山箐沟边稀疏灌木中,入药用其根,全年可采。常用剂量,煎汤:10~15克。
方九:地丁草。夏枯草。
配制:水煎,火酒点。
用法: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说明:可同时将新鲜地丁草、夏枯草舂捣成泥,包敷患部。
注:1.地丁草,为堇菜科植物,生长于田埂、草坪或半山坡草丛中。入药用其全草,夏末秋初采集。常用剂量,煎汤:10-15克。
2.火酒点,是将适量纯粮食酿造的酒倒人土(瓷)碗中之后,用明火将其点燃,然后把燃烧着的酒,迅速倾倒入已煎煮好的汤药中。
评述:方二中的狗椒根具“利湿,活血,消肿,镇痛”的功能;千里光根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明目”的作用:青刺尖为“清热解毒.托里排脓”之上品。三材组成一方.内有两根一尖,符合哎哺合一的彝医理论.树根接地,枝尖通天.而乳腺则属绵延人种的器官之一,天地人相通。这种原始的喻义思维方式能够得以世代延伸.并从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才逐步筛选出经世不衰的专病专方.或者说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医药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的多次重复,才使理论的公众性得以成立。因此.人类与自然互依互存的天人合一认知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显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消肿、托里排脓是治疗乳腺炎公认的手段。
方六是把桃树根、柳树根的“利水渗湿.疗毒消肿”功能及穿山甲的“活血、通经、排脓、消肿”作用合为一体的一个验方。对于已经化脓的病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它可以促使脓液排出,恢复组织功能.进而解除症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