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龙渣瑶族乡

  • 来源:中国瑶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5-03 18:15:06
  • 核心提示:龙渣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是株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株洲炎陵县最南端,地处二市三县(株洲市、郴州市、炎陵县、桂东县、资兴市)交界地,国道G106与省道S322交叉贯穿全境。有350

    龙渣瑶族乡成立于1985年,是株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株洲炎陵县最南端,地处二市三县(株洲市、郴州市、炎陵县、桂东县、资兴市)交界地,国道G106与省道S322交叉贯穿全境。有350多年的历史。康熙元年,郴州瑶官赵成隆平定县内兵乱封为酃县瑶总,部下于龙渣一带开垦荒地、繁衍生息,历史上瑶民人口最峰达到了4000多人。全乡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0余亩;境内群山起伏,其中山地面积12.1万亩,森林覆盖面积率达83.4%,平均海拔1000余米;下辖龙渣、新开、龙凤、双奎4个村,26个村民小组,有560多户,人口22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2%,主要为瑶、畲族;全乡共有7个党支部,有党员124名,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600万,乡财政收入达到205.57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985.05吨,乡企业总收入402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达到2033元,2007年完成了9公里的通畅工程。大革命时期,先后有20余名瑶乡子弟为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湖南革命建设事业牺牲,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和老区乡。
     瑶乡山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挂起来的田,竖起来的路”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350年前瑶民祖先从郴洲迁徒过来,文化特征极为典型,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瑶乡风情。二十年来,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春风,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瑶汉人民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用辛勤的汗水,依托民族政策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山林资源优势、小水电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经济。谱写瑶乡建设新篇章。
        一是瑶乡特色餐饮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过境旅客和来炎的公务和商务人士,红星桥、龙渣瀑布形成了餐饮中心,年营业额达300万元。
        二是小水电装机达到了2万千瓦,化工、冶炼、玻纤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零的突破,工业总产值达4600万元,其中小水电达1200万元。
        三是旅游资源纳入全县旅游规划,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通行瑶族语言和瑶族服饰,存有盘王殿旧址、瑶家大屋石版画,以及盘王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日;亚洲第一单拱高桥红星桥、洣水源头—白米下锅瀑布、九山女儿国、青龙谷自然风光成为旅游对外推介的名片,每年有3000左右游客来龙渣观光、探险、进行户外活动。龙渣旅游在炎陵大旅游的带动下,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是特色小水果及林业传统产业得到了提升,12万亩山林纳入了生态公益林,粮猪沼果生态产业链培育出的奈李等小水果品质得到公认,占桂东水果市场三分之一,果农一年收入多的达两万多元。
        今天的瑶乡,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乡容、乡貌发生翻天覆是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瑶汉同胞安居乐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