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傣药牙千哈(心不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来源:傣族网 作者: 时间:2014-04-14 17:15:42
  • 核心提示: 摘要:通过对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回顾,对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今后应加大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挥民族天然

      摘要:通过对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回顾,对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今后应加大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发挥民族天然药物治消化性溃疡的优势,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
    关键词:傣药牙千哈;消化性溃疡;研究现状;开发前景。
       

         自上世纪70年****始,我国少数民族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医药文献整理、药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全省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从云南民族药中开发的新药就有20余种,其中著名的“傣肌松”。就是从傣药“亚乎奴”中开发的一种肌肉松弛剂;从苗族药灯盏细辛中开发出“灯盏细辛注射液”,用于治疗瘫痪;从哈尼族药“莫阿宰呢”生产出“昆明山海棠片”,用于治疗类风湿和红斑狼疮。此外,一些云南民族民间草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傣药牙千哈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的一味云南民族民间草药,本文通过对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回顾。对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为傣药牙千哈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1药物基源
        傣药牙千哈,别名岩芪、牛尾七、竹根七(<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为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粗丝开口箭Tupistra—pachynemaWangetTang,以根状茎入药。为云南傣、彝、苗、拉祜等少数民族地区习用的民间草药。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胃痛、胃溃疡、跌打损伤。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状茎圆柱形.多横卧,肉质。节细I环状,横断有同心圆轮,须根多数而细长,绳索状。叶,生,带状披针形,鲜时略肉质,长30~50厘米,宽3~5厘l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抱茎。叶脉明显。穗状花序.I自叶丛中抽出,花白色。浆果近球形。有种子1粒,生于海拔1100~2600m的疏林潮湿地或腐植质深厚的土壤中。分布于云南曲靖、大理、巧家等地。秋季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图2)  
    2中医用法
    辛、苦,温。有毒。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痛。胃溃疡,跌打肿痛。胃痛、胃溃疡,每用一钱,研末,用开水或酒送服。跌打,每用三钱配方泡酒服。外用适量。鲜根药材性状.状茎捣烂拌红糖或酒敷患处。
      3傣医应用
        性味入塔,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炎利尿。主治白喉,咽喉炎,扁桃腺炎,膀胱淋热,胃痛,牙痛,趺打肿痛。6--9g,煎汤服,或1片~2片含服。外用鲜品捣敷。
    4消化性溃疡的现代研究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溃疡的发生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激、消化作用所致。故而定名为消化性溃疡。以胃、十二指肠最为常见。约占98%。故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H】。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多发常见病,在全世界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5】。尽管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经获得满意疗效,但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一年内复发率高达80%以上。而且其抑制胃酸的副作用造成患者消化功能的减退,食欲下降,体形消瘦,成为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大弊病。因此。抗溃疡病复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强调在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胃粘膜免疫力的基础上消除溃疡致病因素,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副作用少的优势,被医药界及广大患者所注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疗效与其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黏液分泌;增加黏膜前列腺素E2(PFl2)含量;改善黏膜血液循环;抑制幽门螺杆菌(HP);抗氧化作用和促进细胞增殖有关。
    5.傣药牙千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傣药牙千哈是一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草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云南中药志>、<云南中草药>、(哀牢本草)、<彝药志>、<中药大辞典)等药学著作中均有记载。一般用于治疗胃痛、胃溃疡、咽喉痛、慢性支气管炎和跌打损伤一类病症,后将本品用于治疗胃癌,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它不仅能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且对于抑制癌症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起到一定作用【6l。在大理、楚雄、丽江、曲靖、怒江、西双版纳等地区均用于治疗胃痛、胃溃疡,每用3g,研末,用开水送服.即获良效。
    玉溪市人民医院马红晶医生临床应用傣药牙千哈、大红袍、臭药组方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其总有效率为95.3%,认为该复方煎剂具有加速溃疡面组织修复。促进其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胃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等作用。
    昆明市药品检验所陈善信对傣药牙千哈进行了生药学研究,研究发现显微主要特征为中柱内散生分布着多个外韧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柬。以皮层薄壁细胞中分布的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束较多。理化鉴别的结果显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皂甙。…
    云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张丽萍经过提取。反复进行化学分析表明傣药牙千哈含有甾体皂甙。开口箭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多为甾体化合物。且具有强心作用【8】。杨仁州等从傣药牙千哈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甾体化合物.并对其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层析分离出3个新的甾体化合物
    目前,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性研究方面,相关应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开发性研究则更少。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因此今后应加大对傣药牙千哈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提高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诊疗水平,为寻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善信,刘昆云,华青.民族药心不甘的生药学研究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7.28:39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40~141
    [3]黎光南.云南中药志[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77~178
    [4]罗和古,朱秋俊,曾令真,等.消化性溃疡[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
    [5】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
    [6]张丽萍.心不干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12(4):65
    [7]马红晶,焦坛英.用民族民间药心不干、大红袍、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36:10~11
    [8]杨仁州,朱小琪.寸富兰.心不甘中甾体皂苷元自々分离和结构鉴定.(2)[J].云南植物研究,1987,9(2):217
    [9]杨仁州,朱小琪,寸富兰.心不甘中甾体皂甙元的分离和结构鉴定(3)[J].云南植物研究,1987,9(2):223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