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外涂牛皮癣涂剂(绵羊角、山羊角、陈旧羊脑浆三者煅灰加硼砂、硫磺、碱面、酸模、百草霜、食盐等量用油调之),涂后在日下晒。也可将茼麻子4份,硫磺1份用牛尿液调糊涂患处。
蛇(带状)疱疹
本病为在皮肤上出现成簇的丘疹和水疱,沿皮肤白脉分布,呈带状,多为单侧性。
症状:发疹前常有轻度发热、疲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病时沿患部白脉支配区刺痛,呈带状分布。初起皮肤潮红,继则出现密集成簇的粟粒大小的丘疹,迅速变成小水疱,水疱三五成群,集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皮疹常发生于身体的一侧。颜面、胸部、腹部最常见。如果发生在眼睛附近,可引起眼病、眼痛,影响视力。病变附近常有淋巴结肿大。
治疗:交替服用三味荜茇丸和五味麝香丸加制水银和文冠木各15g配伍,每次3g,重症可用泻剂。外用香墨、雄黄粉水调成糊涂患处或雄黄粉用酒泡后涂之。疱疹消退后,应让患者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三十五味沉香散和二十五味大汤散。
脓疱疮
脓疱疮是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因为合并“粘”虫,所以具有传染性。
症状: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分,起初为少数散在的红斑或水疱,以后迅速变为脓疱,亦有开始即出现脓疱者。水疱最初丰满紧张,边缘有轻度红晕,以后脓液下沉,集于疱底,呈半月状,疱壁薄,易破,露出潮红糜烂基底创面,随后结成蜡黄色或灰黄色痂,可以互相融合,有的中央自愈而边缘扩展呈环状,自觉瘙痒。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治疗:外用脓疱疮涂剂。涂泥烧制草乌、黄丹、硫磺、雄黄等份,以猪油脂调糊涂患处。内服杀“粘”药。
疣
疣是发生于皮肤浅表的小赘生物。好发于手、指背、面部和头皮,为针头、米粒至豌豆大的角质增生性突起或扁平的丘疹,境界清楚,表面粗糙,呈现淡褐、灰褐或正常肤色。初起1~2个,可逐渐扩大,增多。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发痒。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亦可复发。
治疗:内服五味麝香丸加牛黄、麝香、螃蟹、制水银适量温开水送服,日服2次。外用竹汁(竹损伤后分泌出物)加碳调涂局部。
痤疮
本病是在颜面胸背等处发生血、黄水性丘疹,初为针头大小的位于毛孔口红色丘疹,有的为黑头丘疹,可挤出乳白色粉质物。继续发展,则可产生有脓疮、结节、囊肿,甚至疤痕。皮疹可散在分布,也可非常密集,病程缓慢。
治疗:外用三味姜黄散水调敷或花椒仁粉与硼砂粉油调敷。
疥疮
疥疮是由疥疮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是与病人直接接触或使用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服、被褥、用具等传染疥虫而得。好发于皮肤皱折部位,如指缝与指侧、肘关节的屈侧、腋窝前后、乳房下、阴部、脐周、大腿内侧。皮疹主要表现为丘疹、疱疹和隧道。患者感觉奇痒,夜间更甚,影响睡眠。由于奇痒而瘙抓,出现抓痕、血痂,并可继发感染,产生脓疮、疖肿等。
治疗:外用疥疮涂剂(胡椒、白矾等量以马脂油调糊)。
疖
本病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初起局部潮红,继而发生肿痛,范围局限,约一寸左右,锥形突起。破溃、流出脓液后肿痛逐渐减轻。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病情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头痛等症状。
治疗:内服清血热散或与五味麝香丸加制水银、文冠木各15g配伍,每次3g交替服用。外敷八味狼毒散(或肿毒膏)。
荨麻疹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颜色鲜红、淡红或苍白,常突然出现,于数分钟或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又很快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多次,常引起剧烈的奇痒、灼热感。风团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或者局限在身体某处。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发生在咽喉部则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十八味水银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或者珍珠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
瘤
本病是由于清不消化,七元病变,肌肉过剩而产生赘生物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身体各处,但临床上多见于头、颈、耳后等处。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