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疰夏药膳。疰夏是指到了夏季就吃不下,睡不好,全身疲劳无力,日见消瘦,有时还会蒸蒸发热,情绪抑郁,心烦口干,头昏头胀,如患大病一样。入秋后则症状逐渐见轻,身体慢慢得到恢复。疰夏与伤暑、冒暑、轻度中暑相似。但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主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其食欲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道在消化,分解和吸收过程时需要的血液要相应多一些,但是由于气候闷热人体需要通过排汗而增强热量的散发,这时皮肤所需要的血液也需要多些,因此就迫使胃肠道壁粘膜血管中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到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减少。由于吸收功能降低锌的摄吸量相对减少,而反过来又影响味觉敏感度下降。暑热使人大量出汗时每升汗水要带走1.15mg的锌,因此暑天在适当补盐的基础上还需补锌,食含锌较多的食物。如:鱼、动物肝、牡蛎、花生、核桃等。夏季食苦味的食品即既清内热又可降火祛湿解毒、起到健脾利胃、增强胃肠功能的作用。苦味食品如:苦瓜、苦菜、生菜、莴苣、蒲公英、莲子、百合等。对于疰夏者,要在膳食方面注意适当调治。
¨乌梅党参饮:乌梅(带核)20~35g,党参7g,水煎代茶饮。乌梅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消暑、解毒、生津.清热之功效,党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
1,2绿豆丝瓜花汤:绿豆30—50g,鲜丝瓜花3—6朵。将绿豆洗净置人锅内煮烂后捞去绿豆,放人鲜丝瓜,煮开后备用。绿豆甘凉、有清热、解毒和消暑、利水之功。鲜丝瓜花味寒甘微苦,能清热解暑。
1.3三鲜饮:鲜芦根30g,鲜淡竹叶lOg,开水冲泡5~ 10分钟后加少许白糖当茶用。芦根性甘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胃。淡竹叶性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清热除烦、利尿通淋。
1,4三花饮:花茶1份、菊花2份,金银花3份f适量掌握)开水泡茶饮。花茶含有茶碱,能促进胃肠蠕动。菊花性辛、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
1.5 t仙汤:雅梨(或其他梨)两只,去皮后切成小粒,榨取鲜汁,取lOg备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鲜建兰叶(鲜石斛、参叶可代替)各6g,淘洗后分别切成片、节:鲜生地、鲜首乌各Sg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用中火烧沸约15分钟后,再放藿香、佩兰、荷叶、建兰一起蒸约5分钟,将原汁滗人盛梨汁的碗内,再加白糖少许搅匀即可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除烦作用。用于治疗暑天食欲不振.心烦口干等症。
2、冒暑药膳。冒暑又称暑冒,即夏季感冒。觉发热,或身热不扬,恶寒、出汗,但汗出不畅,咳嗽,头晕,呕吐,泄泻等。宜清暑解表,其食疗方有:
2.1白扁豆30g,金银花20g,杭菊花15g,青蒿lOg,滑石30g,生甘草lOg,薄荷Sg:将诸品入锅煎煮,每15分钟取液1次,连取3次二把药液合并,加适量白糖,每日饮2~3次:
2.2苦瓜3个,苏叶15g,六一散30g,冬瓜皮20g,香薷20g,厚朴15g。将苦瓜切碎,与诸品共人锅中加水适量,先以大火煎煮开,后以小火煎1小时,捞去渣,继续煎熬浓缩,待汁液粘稠即停火。视温凉时拌入白糖粉,药液被吸净为止,拌匀晒干,压碎装瓶,饮用时每次lOg,以沸水冲化,日服3次。
3、暑湿药膳。在夏秋之交,连日雷雨,湿邪当令,炎热逼人,容易得暑湿之症。特别是在一些湿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场所,更为常见。病者多半头重昏蒙,寒热并作,心烦胸闷,食少倦怠,肠呜泄泻等。治宜清暑化湿。常用食疗方法如下:
3.1涤暑饮:鲜扁豆、鲜金银花,鲜佩兰叶各lOg,鲜荷叶15g,丝瓜皮lOg,将以上诸品入锅煎煮15分钟,倒出煎液后再加水煮15分钟,将两次药液合并,白糖调味饮服,日服2~3次。
3.2翠衣饮:西瓜皮lOOOg,金银花50g,鲜芦根lOOg,水煎饮服。
3.3荷叶饮:鲜荷叶一张,绿茶Sg,鲜竹叶3g。将诸品放人壶中(荷叶切成小片),加沸水浸泡,盖严浸泡约10分钟,频频饮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