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药科普 > 正文
  • 山茱萸与吴茱萸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杨相国 时间:2012-12-24 15:23:00
  • 核心提示: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成熟果肉。它还称山萸肉、蜀枣、药枣、萸肉、肉枣等。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收敛元气、敛汗固脱、强壮身体,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成熟果肉。它还称山萸肉、蜀枣、药枣、萸肉、肉枣等。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收敛元气、敛汗固脱、强壮身体,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尿频、虚汗不止、肢体乏力、女性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偏头痛、肩周炎、老人尿失禁等功效。中医认为,山茱萸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品,其特点是既可补阳,又可滋阴,阴虚或阳虚均可配合应用。笔者在临证中,常用山茱萸配合其他一些药物治病疗疾。如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胁肋不适或疼痛、两目干涩、失眠、多梦、健忘、耳聋、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五心烦热、盗汗、遗精等,常用山茱萸、山药、枸杞、旱莲草各30克,熟地20克,茯苓、菊花、丹皮、女贞子、柏子仁(捣碎)各15克,五味子、菟丝子、泽泻各lO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对于一些出血性疾病如吐血、尿血、衄血、咯痰带血、便血等,常用山茱萸、旱莲草各30克,仙鹤草、荷叶、侧柏叶、生地各15克,黄芩、血余炭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阳痿、早泄、小便频数、夜尿频多、头目眩晕、面色苍白等,常用山茱萸30克,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蛇床子、芡实、覆盆子、金樱子、肉苁蓉各15克,益智仁、仙茅、当归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汗出不止,常用山茱萸3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芪25克,白术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的果实。它还称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味辛苦,性热,入肝、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疏肝理气、解郁和脾之功,治疗寒疝腹痛、厥阴头痛、脘腹冷痛、肝郁痛经、寒湿脚气肿痛、呕吐、吞酸、虚寒泻泄、五更泻、肝胃不和、胁肋不舒或疼痛等证。吴茱萸是一味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良药。如治疗寒邪袭胃所致的胃痛,症见急性发作,脘痛拘急,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可用吴茱萸、荜茇各5克,干姜、苏梗、香附、茯苓各15克,附子(先煎1小时)、肉佳、半夏、甘草、木香各10克,红糖60克(煎好药汁后趁热加入),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五更泻,可用吴茱萸5克,红参(研粉分服)10克,白术、防风各15克,肉豆蔻、五味子、干姜、甘草各10克,大枣6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治疗肝胃不和,嗳气、胸、胁、胃脘胀痛、烦躁易怒,可用吴茱萸5克,柴胡、枳壳、白芍、香附、陈皮、茯苓、川楝子各15克,甘草、川芎、黄连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另外吴茱萸研末醋调外敷涌泉穴或神阙穴或煎汤外洗患处,可以治疗高血压、口舌生疮、扁桃体炎、麦粒肿、胃寒痛、结肠炎、腹水、小儿腹泻、 湿疹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