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疗信息 > 正文
  • 临床医生将被鼓励“转行”当家庭医生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21 13:22:08
  • 核心提示: 家庭医生、分级 诊疗,能缓解“看病难”吗?
    分级诊疗,无疑是今年一个绕不开的卫生焦点。
      
    尽管有诸如精准医疗、多学科团队、基因测序、掌上医院、预约平台,甚至

     

    家庭医生、分级 诊疗,能缓解“看病难”吗?
     

    分级诊疗,无疑是今年一个绕不开的卫生焦点。
      
    尽管有诸如精准医疗、多学科团队、基因测序、掌上医院、预约平台,甚至更高大上的“青蒿素获诺奖”等等令人关注。然而,将来究竟该如何看病,毕竟是更多普通百姓备感贴切的一件大事情。
      
    上海眼下怎么做?“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以构建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积极开展探索试点,逐步建立有序的医疗体系,逐步向分级诊疗目标推进”,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如是回答说。

    上海市推进分级诊疗五大设想 采取渐进式策略

    “继续与做实家庭医生制度相结合,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体,以自愿签约为原则,以优质服务为基础,采取渐进式的推进策略,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经自愿申报、市级遴选,本市确定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并已在区县与社区两个层面分别完成了数据准备与路径模拟。他强调,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制度与“1+1+1”签约,一定是以点带面,跟踪评估,及时总结,逐步扩大。只有构建好家庭医生制度,才能逐步实现分级诊疗目标。

    具体而言,上海分级诊疗的推进设想是——
    1、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

    2、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健康管理,定期对签约居民进行健康评估,掌握签约居民的主要健康需求,对签约居民进行分类管理,提供针对性服务;

    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诊疗秩序,居民签约后,可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选择任意一家医疗机构就诊,如因实际情况需至组合之外就诊的,需由家庭医生(或签约二级医疗机构)转诊。按照上述规则,可享有签约就诊各项优惠倾斜政策,包括预约优先就诊与转诊、慢病长处方、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医保报销优惠政策等;

    4、是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试点,由医保管理部门根据上一年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实际年医保费用,核定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额度,赋予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医保费用的监管职能。

    5、加强二三级医疗机构对家庭医生的支撑,各二三级医疗机构均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事务办公室或相应部门,负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对接,预留门诊与住院资源,落实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措施。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持,落实临床主治医师职称晋升前到基层定期工作制度。

    临床医生将被鼓励“转行”当家庭医生
    作为上海医改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本市的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起步于长宁、闵行等10个试点区,并于2014年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
      
    截至目前,全市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家庭医生总数达3816人,签约常住居民为936万人(占42%)。签约居民中,2014年度内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占到68.1%,接受过健康评估的占到43.1%。
      
    多了一个“医生朋友”
    只要稍作梳理便不难发现,上海以“更大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为主旨,提出构建家庭医生制度,完全契合了国家医改“分级诊疗”的总目标。
      
    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就是一个分工合理、协调连贯、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之坚实基础。而现阶段,上海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相当于多了一个“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在就医便捷和健康管理上可获得各种优惠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今年以来,上海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并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居民选择在签约家庭医生处首诊的机制。其中包括从医疗照顾需求较大的部分特定人群起步,落实本市医疗救助保障对象与家庭医生签约首诊;逐步建立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首诊、有序转诊机制;新农合继续坚持与完善首诊政策等。
      
    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方面,鼓励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关系,尤其是要求市级医疗机构将就诊、住院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转诊患者开放。在试点之后,申康医联中心每日网上市级医院的专家预约资源中,将“拿出一半的预约号源,提前一半的预约时段”,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
      
    为全面支撑和协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本市还建立卫生部门与发改委、人保局、医保办、财政局、各区县政府等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技术支撑上,各区县以二三级医疗机构为依托,分别建立了区域内的影像、诊断技术支持中心,“社区拍片,上级专家出报告”已成为现实。各区县相继开发了家庭医生对外信息化服务平台,使居民可以更便捷地与家庭医生签约、预约家庭医生服务、在线健康咨询等。

    鼓励并吸引退休医生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了一则有关“夯实队伍”的最新消息:在加大对全科医生的招生与培养力度的同时,上海充实社区家庭医生力量的另一个全新途径,是将鼓励、吸引在岗及退休的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家庭医生。具体路径和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这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

    沪"分级医疗"和"家庭医生"盘点 谁都不想"瞎折腾"
    年终盘点“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一遍捋下来,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题目之大,分量之重。
      
    单说说面对一座数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一支眼下总共不足4000人的家庭医生队伍,至少要先承担起超过400万的60岁以上户籍老人的健康管理任务吧?横算竖算,这副担子实在也是够沉重的。无论如何,配套政策还要完善,技术支撑还要加强,社区医生的待遇也还要提高——要有人愿意在基层一线哼哧哼哧地干呀!
      
    这次采访中印象颇深的一个“亮点”,是上海正在研究出台新政,鼓励在岗或退休的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中心担任家庭医生。不妨设想:哪怕只是作为“多点执业”中的一个选项,政策到了位,应该就能吸引更多的医生愿意来到居民身边的!真有点意思。
      
    其实说到底,看看那几家一大早就脚也插不进的市级医院门急诊大厅,大概没有多少老年人愿意为了头疼脑热、小毛小病,到那里轧来轧去的。问题是,谁又都难免会有同样的担心:我跟侬家庭医生签了约,一切毛病都要先从社区开始看起,万一误诊漏诊了,哪能办?
      
    听罢袁医生从头至尾地讲她的故事,慢慢地,记者能从中体会到家庭医生一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他(她)比其他医生对你更熟,他们更多做的,是“健康管理”的事。比方慢性病人每月要去配药,血压血糖有点什么异样,他(她)比你更有“警惕性”。同时,得益于政府部门正在搭建的各种平台,以及像袁医生这样的资深医生另有自己的个人“门路”,向上级医院转诊的通道,现在比之从前,是畅通很多很多了。
      
    至于说到分级转诊究竟如何走,申城各区县尝试的途径已不少。本人曾固执地以为,大医院、名专家永远呈“粥小僧多”状。如果“硬性”由家庭医生往上转,专家号、专家刀、专家床依旧还只有这么些,无非就是这根道挤占了那根通道,对于原本紧俏的医患供需,似乎没什么改善的意义。
      
    长宁区卫生计生委的葛敏主任很不同意我的想法。她以心脏病为例,说普通患者只知道自己要看心脏专家,挂了中山张教授的号,又去挂瑞金李教授的号,结果呢,可能根本“对不上号”。家庭医生就不一样了,他(她)会初步筛查出是心衰还是心梗,会有针对性地介绍去专业对口的专家那里。
      
    有序诊疗,专家、病人都不用“瞎折腾”,医疗资源的使用就会更“经济”,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就更会有效,由此受益病人也就更多。账是葛主任帮我算的。想想,也有道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