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岳阳市中医院一贯坚持医院公益性,顺应民众关切,以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的服务理念得到了时代的印证。守护健康,岳阳市中医院服务群众“零公里”;抗洪抢险,志愿医疗队冲在一线;突发救援,全院医护人员纷纷请战奔赴第一现场。在敬老院、在革命老区、在街道、社区,处处都闪现着岳阳市中医人的风采。
坐落在岳阳楼前的岳阳市中医院,在洞庭湖畔构筑了一处爱的港湾。这所有着58年历史的中医院,秉承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仁心仁术、公益为先的办院宗旨,医院不断壮大,发展成了岳阳市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等100多项殊荣。医院不仅以先进的设备、优美的环境、满意的疗效、优质的服务闻名湘北,更以扶贫济困、关注弱势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为己任,仁医大爱溢满洞庭。
大医精诚
——以济世天下为己任,塑造恒久品牌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院是排头兵。为能切实担当起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护航的责任,医院不遗余力地“强筋壮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随着检验、治未病、医疗、急救等一个个理念先进、功能超前的服务体系的建成,岳阳市中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家西医功能完备、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劲、勇担社会责任的品牌医院跃然于世。
今年8月28日,在岳阳市中医院举办的一场简朴而热烈的捐赠仪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将总价值1800万元的西门子全自动检验流水线设备捐赠给岳阳市中医院,使该院检验中心建设跨入了新的航程。岳阳市副市长李为寄语市中医院,把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的捐赠当作是一份责任、一份嘱托、一份动力,全力打造多行公益善举、多为群众谋福祉的服务品牌,将爱心更广泛地传递下去。
踏进现代一流的检验中心,先进设备琳琅满目。该中心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有常规室、生化室、免疫室等6个专业科室和炎性肠病、脾胃病两个岳阳重点实验室。随着临检流水线的投入使用,除能开展常规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微生物学等9类共200多项临床检验外,还具备了42秒即能做出急诊检验的能力,并为湘北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服务,使医院的检验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多年来,岳阳市中医院一直致力于服务能力建设。上医治未病的理念,引领该院在全省率先建立治未病服务中心。经过试点摸索、总结完善、创新规范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已建成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健检、干预、管理功能分区明确,环境高雅,以名老中医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先进设备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形成了集健康体检、体质辨识、经络检测、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每年接受健康管理服务达10万人次以上。
该院最早设立的特色专科——针灸推拿科,在岳阳名中医、针灸推拿首席专家蒋学余的带领下,经过近年的打造,年均门诊病人10万人次、住院7000多人次,科室业务收入及门诊、住院病人数量稳居全省同行业第一,誉满三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十二五”重点学科,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十二五”重点专科。
在湘北久负盛名的张氏正骨术,是该院骨伤科建科的基石。历经5代传人的执简驭繁、继承创新,张氏正骨术技术由传统的手法复位、外敷内服并重丰富到了中西兼容、手法手术并举,关节置换、微创治疗的技术体系。张氏正骨松解针、张氏正骨松解锤在湖南省首次评定的18项专长绝技中名占两席,省领导亲自为张氏正骨第五代传人授牌。岳阳张氏正骨术由此名列全国中医药骨伤学术流派之一。原来1个骨伤科已发展成现在的5个张氏正骨特色专科。
肿瘤疾病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医院顺应群众健康需求,及时加强肿瘤疾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建起了肿瘤技术研究室、肿瘤中药制剂研发室、肿瘤护理工作室,从民间引入“草根名中医”,挖掘秘方验方。通过近三年传承与创新,研发出了专治肿瘤外敷、内服系列制剂。肿瘤治疗手段、方法、药物等得到了极大丰富。原来单一的肿瘤科发展成了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为主的肿瘤一科,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的肿瘤二科,以增强、定位放疗为主肿瘤三科,开放床位150张,建立了完整的肿瘤疾病治疗技术体系。肿瘤科凭借其独特的诊疗风格和显著的诊疗效果,使该科在湘北及鄂南地区声名鹊起,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例。
急救能力可以说是一家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晴雨表。为打破中医院急救能力不强的偏见,该院在强化全员急救技能训练的同时,于2015年投入1200多万元重新建立了配置有万级层流病房,开设有12个干湿分离吊桥式重症监护床单元,建成达国内先进水平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平台(重症医学科)。整合中医西医技术资源,实行多学科联动,组建了院前救援和院内救治,无缝连接的急救体系。形成了院前120、院内急诊、重症医学科ICU三位一体的急救体制和完整的救治模式,无节假日、24小时运行,构建起“生命急救绿色通道”。
在做强医院更好履行公益服务能力的发展道路上,岳阳市中医人一往情深。医院原来的内科、外科迅速向着二级分科、三级分科延伸;糖尿病、肿瘤、肛肠病、心血管病、血液病、脑病、脾胃病、肾病、风湿病等富中医药特色的专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该院临床科室由24个发展到了45个,形成了拥有1个国家级学术流派、1个国家重点临床学科、4个国家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专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和9个岳阳市级中医名科的结构格局,在全省首屈一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如今,头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等多个桂冠的岳阳市中医院,迎着打造“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正在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投资5亿多元的基本医疗大楼即将动工开建,“湖南省中医康复医院”的名牌已正式获批。岳阳市中医院在“以济世天下为己任”的发展之路上高歌猛进。
履责如山
——以服务为民为载体,诠释公益风采
“家门口看专家号”,这句话已成为岳阳市民的口头禅,而岳阳市中医院一直用优质、热情的服务诠释着公益的风采。
今年10月23日上午,君山区钱粮湖镇移民小区居民李奶奶在家门口,遇上了下乡义诊的岳阳市十大名医、市中医院内科教授熊林波。经望闻问切后,熊林波现场推拿、按摩,李奶奶腰疼竟神奇般好了。她赞叹道:“城里来的专家水平就是高!”
当天黎明,市中医院院长向明波、党委书记司马雄翼带领20多名各个学科的知名专家下乡“赶集”,来到了离城区50多公里的君山区明珠广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百姓送健康。“平时挂专家号要50元,现在送上门免费给群众看病。”司马雄翼说。他还介绍说:“我院坚持了10多年开展为群众当义工活动,已在湘北农村举办大型健康义诊和健康讲座200次,服务群众达30多万人次。”
离城区100公里的汨罗市长乐中心医院,常年有岳阳市中医院的专家坐诊,居民能天天享受专家服务。不仅如此,长乐中心医院的CT、X光机等设备都来自岳阳市中医院的捐赠。而像长乐中心医院一样得到岳阳市中医院技术指导和帮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岳阳就有58家之多。长乐中心医院院长许景辉称:“他们不仅送来设备,还从技术、文化和管理上帮扶,带动乡镇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群众得了真实惠。”
在岳阳市中医院,组织医疗队伍进乡村、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讲座、义诊服务已成常态化。特别是急救知识的宣讲、急救技能现场演示培训,颇受社区群众青睐。近年来,岳阳市中医院组织专家教授进社区、村组,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讲座、义诊咨询、健康知识宣讲活动达500多场次,服务群众近100万人次。
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医院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为群众当好义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该院陆续创新推出“无假日专家门诊”“市民健康大讲堂”“就医绿色通道”“医院院长接待日”等一系列公益性项目,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对于医院热心公益,岳阳市中医院院长向明波坦言:“商业味淡了,人情味浓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努力,探索一条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路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既树立了形象,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勇于担当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升华人道主义精神
急救,是医疗技术与时间赛跑,也升华着人道主义精神。今年10月29日,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在湘潭市举行的全省首届急救大赛中传出喜讯,岳阳市中医院代表队以210分的总成绩排名全省第一,代表岳阳市勇夺大赛特等奖。岳阳市中医院能代表岳阳市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名冠三湘,标志着医院急救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骄人的成绩,并不是偶然,这是岳阳市中医院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早在2013年,该院就获得了岳阳市第三届急救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名;2014年,获得岳阳市急救理论知识竞赛第一名;2015年,获得岳阳市急救技能大赛团体第二名;2016年9月,荣获岳阳市急救大赛团体第一名;同年10月,又荣获全省中药知识和技能大赛团体第二名。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医护人员在实战中就能大显身手。今年3月19日晚,京港澳高速发生爆燃事故。岳阳市中医院急救队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是最早赶到事故现场开展医疗救援的单位。医院120急救医生吴俊、护士彭姗、司机张卿,冒着危险,在交警的配合下,距爆燃点10米外发现了第一个已经失去知觉的伤者。包扎、止血、上氧、输液,建立静脉通道……现场救治紧张有序。
稍后,5名伤者纷纷送到岳阳市中医院。4名休克伤者直接推进手术室。面对危急重症伤者,院内组织严密抢救。医院脑病科、骨伤科、头颈外科、烧伤疮疡科、麻醉科、ICU、心病科、眼科多个科室专家在手术室紧急会诊,果断决策“以最快速度恢复生命体征”。 4名伤者同时手术,伤者受伤部位不同、伤势不同,由不同专业专家同时救治。60多名医护人员,在4个手术室里,开始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争夺战。经过10多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伤者转危为安。在“3.19”爆燃事故救援工作中,岳阳市中医院反应迅速,抢救及时,措施得当,超前的应急救援意识、优秀的医疗急救能力得到湖南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岳阳市中医院在救灾防病中赶制特效药解危难的往事,总被人提及。“烂裆膏”,岳阳人民不会忘记,这是岳阳市中医院研发的“功臣”之药。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岳阳许多抗洪军民出现“烧裆”皮肤病。岳阳市中医院领衔研发出了“烂裆膏”这一特效制剂,有效解决了灾区军民的皮肤病问题。“烂裆膏”这一特色中药制剂,又经后期的进一步临床验证,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年7月,洞庭湖遭遇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肆虐,“烧裆”等病情再次出现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军民之中。今年7月12日,岳阳市中医院院长向明波组织尚品洁、熊林波、蔡超群、张正元等20多位中西医专家紧急会商,第一时间推出了升级版“烂裆膏”治疗相关皮肤病,还推陈出新,通过张氏正骨膏治疗腰肌劳损诸症,巧用特效解暑茶预防中暑等。
为又好又快医治抗洪军民的病症,岳阳市中医院紧急启动赶制抗洪特效药行动。医院副院长陈亚红现场督战,严把中药材挑选、清洗、熬制、灌装等每一个关口,确保制剂质量。医院药剂科科长、制剂室主住,组织两班人马,夜以继日,制药人员一班接力一班,加班加点工作,不到3天的时间,赶急制作出了1000多瓶“烂档膏”,5000多份张氏正骨贴膏,配制了1万多袋解暑茶,并火速送到了各抗洪官兵驻地和各灾民安置医疗点。
大灾显大爱。今年抗洪一线,岳阳市中医院由主任医师、教授、岳阳中西结合心血管首席专家作绍清带队,组织多支医疗救护队,出动专家200多人次,巡诊治病救人2000多人次,捐赠药物价值13万余元,其中中药特色制剂9万多元。事后,驻岳阳华容新华大堤抗洪一线的武警官兵代表,专程赶到岳阳市中医院表示感谢。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民众健康为中心,坚持医院公益性,一路播散爱的阳光,这就是岳阳市中医院的办院理念。医院几十年的可贵坚持,几十年的不改初衷,几十年的公益大爱,铸就了岳阳这座爱心城市最靓丽的丰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