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条件愈加丰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肥胖症日渐增多。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 人民和成年( 尤其是中年) 人群是我国肥胖防治的重点人群。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肥胖率相比,我国( 即使是城市) 人群的肥胖问题尚未发展到顶点,但如不及早遏制,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将进一步恶化。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健康的第五大危险因素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或因体内代谢紊乱,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 %或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身高2 ( m2)]大于24 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众所周知,生活条件、节奏、运动不足与肥胖症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过脂食物、快餐、速食,这些高热量食物无疑给我们走向肥胖创造了捷径,熟不知,生活的压力、情绪、甚至个性也与肥胖息息相关,其中,郁闷不舒状态首屈一指。
郁闷小舒状态系芥间华教授构建的五种心理素乱状态之一,是在研究精神心理行为性疾病的过程中,经过整理、归纳、分类、统计古代文献,最后分析确定出五类心理紊乱状态分别为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和精神萎靡。
郁闷不舒状态的成因主要与情志因素有关,当一个人意愿受阻、行为受挫、或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其内心的准则时会产生情志不舒,但每个人对于情志不舒的表现形式各不同,或压抑、或发泄,这与遗传、成长环境及个人修养都密切相关,当情志压抑,不发泄于外及长期处于这种情志时会形成郁闷不舒状态。
郁闷不舒状态是患者非正常的心理内容,不仅影响昼日的生活工作和生理机能,而且影响气血在夜晚的运行,随着病情的迁延,结合患者不同的个性和体质会发生多种病证,最终导致全身的气血阴阳紊乱。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郁闷不舒状态与肥胖症关系密切。其原因无外乎归于气的运动。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又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气具有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等作用“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而当人体处于愤怒、思虑、惊恐等状态时气也随之动摇,形成气滞、气结、气逆、气陷、气闭等。
长期郁闷不舒,气机运行不畅,无以上行,机体经络、脏腑之气郁于下,导致“升”成障碍,患者表现为下肢及腰臀部的肥胖,且皮质松散,形态臃肿,下肢活动不畅、疼痛,除下部肥胖之外,因头面及上、中二焦得不到温煦、濡养,亦可表现为头晕目眩、气短、嗜睡等。
若升太过,而降不足,即“降”成障碍时主要以上部、前胸腹、后背及上肢肥胖为主,因气阻上部,经络不畅,故还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头痛、头胀等。
郁闷不舒状态之人,多为怒不外发,素生闷气之人,故其气机外散功能降低,气聚宇内,从而导致全身气机不畅、奎滞,或津随气停,聚津生痰而导致肥胖、体态臃肿,此类患者虽体胖,但力不足,动则乏力、自汗。
从另一角度说,素生闷气或压力大导致长期处于郁闷不舒状态者,会以暴饮暴食的方式解压、宣泄,但由于气机不畅、运化无力,无以消导而体内脂肪癖积,逐渐演变为肥胖症。
肥胖不仅仅是健康问题,从另一方面也反映着心理因素,某些肥胖是长期郁闷不舒导致的病理结果,即长期处于郁闷不舒状态会导致肥胖,进而自卑、郁闷不舒,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