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钱虹:“泻南补北法"治验两则举隅

  •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作者: 时间:2009-08-28 13:40:00
  • 核心提示:  “泻南补北法”又叫泻火补水法,出自《难经.七十八难》,遵循经文旨意,此法适用于肝实肺虚乏证。通过泻南方心火、补北方肾水达到夺肝母之实、滋肺母之虚的目的。余遇是证,用之效显,后受老师启发:凡阴虚兼有火盛

      “泻南补北法”又叫泻火补水法,出自《难经.七十八难》,遵循经文旨意,此法适用于肝实肺虚乏证。通过泻南方心火、补北方肾水达到夺肝母之实、滋肺母之虚的目的。余遇是证,用之效显,后受老师启发:凡阴虚兼有火盛的证候均可凭此法补泻,余亦试之,果获良效,兹举例如下.供同道参考。

      1眩晕

      李*,女,48岁,湖南益阳人,私营业主.2008年9月17日就诊。患者有眩晕病史4年,数月一发或一月数发不等,曾在西医院诊为梅尼埃综合征,经治疗缓解。近2月来发病频繁,发则头晕眼花,自觉视物旋转,目喜闭合,动则头旋加剧,伴有恶心、呕吐,问诊知纳差,大便秘结.口干舌燥,体倦乏力,走路不稳,脚下有漂浮感.夜寐梦多,平素腰骶酸痛,进一步问诊知患者最近家庭不和.经常与其丈夫争吵。观其舌质红,苔干而少,切脉弦细数。中医诊断:眩晕。证型:阴虚阳亢。治以“泻南补北”一一滋肾水、平肝木。治疗:针行间、劳宫以泻南,其中行间从太冲进针,向上透刺,此乃迎随补泻法之泻法.即逆经脉循行而泻。劳宫直刺,泻法。取太溪、涌泉以补北.均直刺。配穴:合谷、太冲、百会、悬钟。百会用只灸不针,在百会穴上涂少量万花油,用黄豆大艾柱直接灸。至患者感灼热时取一截艾条用力压熄艾柱,每次5壮。悬钟用补法。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15分钟。治疗期间嘱其务必控制情绪,尽量保持心情顺畅。治疗4次后.患者自述症状减轻,以后每周针3次,连续治疗4周后,诸证悉平。按: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经日: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有云: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本病之作,乃由肝肾阴亏,水火不能涵木,肝阳上扰清窍所致,患者此次发作症状加剧乃由情志不遂引起。故用“泻南补北法”,以行间、劳宫泻心肝之火,以太溪、涌泉补肾之阴,使水升火降有常。另,百会清镇止眩,合谷、太冲同为原穴、合称四关,有补虚泻实、通调气机之功.悬钟充养髓海,为止眩要穴。诸穴同用,相得益彰.因而奏效佳良。

      2失眠

      吴料,女,22岁,江西九江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2008年11月就诊。

      患者失眠、头昏乏力1周,伴有心烦、心悸不安、健忘。问诊知纳差、经期腰酸、经量减少、色暗红、手足心热、口干少津,进一步问诊知患者最近因考研超负荷复习.且心里压力较大。观其舌红、苔少,切脉细数。

      中医诊断:不寐。证型:心肾阴虚、心火偏亢。治以“泻南补北”一一滋补肾阴、清心降火。取神门以泻南.太溪以补北,配三阴交、百会、风池。i阴交平补平泻、百会只灸不针、风池要行针使气至病所。每日针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治疗期间嘱其放松心态,劳逸结合。治疗1周后,诸症显著好转,后又治疗1周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失眠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水而致。  《景岳全书·不寐》说:  “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可见水火失济,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心神无以濡养则失于安宁,发为失眠。通过心经原穴神门降心火、肾经原穴太溪益肾水,使心肾交通,更配三阴交调理心脾肾.百会清头目、宁神志,风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诸穴合用则肾水可滋、心火得降。水火互济则心安神宁,固可见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