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外伤或是关节、肌肉不舒服的情况,可选择冷敷或者热敷。
冷敷主要是让身体局部温度降低,达到降低新陈代谢、止血消肿的效果,还可减轻肌肉痉挛。当急性发炎或是刚受伤时要冷敷。身体酸痛部位如果有明显的红、肿、热、痛,或者有明确的急性外伤,就应该用冷敷。
热敷让体温升高,血管放松,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受伤部位的代谢速度,提升组织自愈力,还可放松情绪。慢性发炎或受伤过了急性期后要热敷,当发炎或受伤部位已经不再肿胀或发红发热时,也可以热敷。
不管冷敷或热敷,都有止痛的效果,但使用错误,就有可能让伤情更重。例如冷敷时间过久,组织容易因冻伤而坏死;脚扭伤后马上热敷,会让脚踝变得更痛、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冷敷与热敷最好都不要超过20分钟。身体脂肪较少的部位,如脚踝、膝盖、手肘,敷的时间要在此基础上缩短,并时常查看。感觉神经敏感或迟钝的人。(如糖尿病、中风患者),冷敷与热敷时更应格外小心。如果身体有开放性伤口,应避免冷敷和热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