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中医角度的研究。中医认为,该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中医“虚损”范畴,病名称之为“颤痉”。其临床表现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颤痉并存三型,
近年来,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中医角度的研究。中医认为,该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中医“虚损”范畴,病名称之为“颤痉”。其临床表现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颤痉并存三型,分初、中、晚三期,主要病变脏腑在肾、脾、肝三脏。因“肾主骨,生髓,上荣于脑”,肾虚则脑髓不足,反应迟钝,动作徐缓;“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之脾虚运化水湿停蓄,浸渍腠理,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同时,口水多、流涎、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涵养肝木,致虚风内动,震颤由此而生。肾亏脾虚是发病的关键,痰浊、水湿、瘀血停蓄是病情加重的因素。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治疗本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辨证施治、随证加减,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补肾健脾应始终是治疗的中心环节。只有肾精充足,气血旺盛,才能改变脑髓不充、筋肉失养的病理状态,使本病有治愈的可能。
中医治疗原则,应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熄风”。痰瘀同源,有血瘀征象者,佐以活血化瘀。临床常用大定风珠、地黄饮子、八珍汤、羚羊钩藤汤、导痰汤等方剂加减化裁。
滋肾补脑选用:鹿茸、地黄、山萸肉、首乌、狗脊、杜仲、五味子、菟丝子。
健脾益气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
燥湿化痰选用:苍术、厚朴、砂仁、半夏、南星、竹茹、白芥子、莱菔子。
缓肝熄风选用:羚羊角、天麻、全蝎、僵蚕、钩藤、白蒺藜、白芍等。
活血化瘀选用:丹参、当归、赤芍、红花、水蛭、乳香、穿山甲。
中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是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为主。在该病发病早期就开始接受合理中药治疗,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病情相对稳定,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虽然治疗,但时常中断的患者,大多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病情会出现反复及不同程度加重,所以中药治疗要长期用药,稳定病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