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分型论治多汗症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朱时祥 时间:2013-03-27 14:58:00
  • 核心提示: 多汗症多因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或遗传因素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阳气亢盛,内热熏蒸;或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精外泄;或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津液外溢;或气血瘀阻,津液不行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分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效果
        多汗症多因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或遗传因素所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阳气亢盛,内热熏蒸;或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精外泄;或阳气虚弱,卫外不固,津液外溢;或气血瘀阻,津液不行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分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效果。
        胃热上蒸型:身热,多汗,或进食时头部出汗,舌红,苔薄黄,脉洪大。方用生石膏(先煎)30克,炒黄芩、山药各15克,炒知母、玄参各12克,焦山栀、石斛各10克,甘草6克。
      心火妄动型:情绪紧张,心烦时汗出更多,舌尖红赤,脉数。方用生黄芪、黄芩各15克,茯苓、莲子、地骨皮各12克,车前子、麦冬、党参各10克,生甘草、莲子心各6克。
        肝郁化火型:急躁易怒,胸闷胁痛,乍然汗多,口苦目眩,舌红,脉弦数。方用炒黄芩、炒龙胆草、炒黄柏、焦山栀、柴胡、当归、茯苓各10克,炒黄连、青黛各6克。
        阴虚火旺型:手足心热且多汗,口干咽燥,颧红潮热,虚烦不眠,舌尖红,无苔,脉细数。方用石决明30克,生地、山药各15克,地骨皮、茯苓各12克,炒丹皮、泽泻、山茱萸、麦冬各10克,五味子8克。
        卫外阳虚型:动则多汗,恶风,汗后肢冷,疲乏,舌淡红,脉缓。方用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20克,炒白芍、党参、自术各10克,桂枝、甘草各6克,大枣10枚。
        心阳虚弱型:心悸,气短,乏力,遇风则微汗不止,或汗出于腋窝,舌淡红,脉细弱。方用生地、地骨皮、当归、生黄芪、麦冬、党参各10克,五味子、制附片、甘草各6克。
        肾阳虚弱型: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汗出如水,冬季天冷汗更多,舌淡红,脉沉细。方用山药、熟地各15克,制附片,枸杞、炒杜仲、山茱萸各10克,甘草6克,肉桂3克。
        湿热上蒸型:多汗兼身热,苔黄腻,脉滑数。方用生石膏、焦山栀各15克,炒黄芩、泽泻、茯苓、藿香、佩兰各10克,升麻、炒黄连各6克。
        湿热下注型:阴囊多汗,或汗湿粘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方用炒白芍、黄芩各15克,炒杜仲、茯苓、车前子、龙胆草、焦山栀、柴胡、泽泻各10克。      
        湿热外溢型:手足多汗,时常不断,身热,身重,肢倦,苔黄腻,脉滑数。方用炒牛蒡子、生石膏、炒知母、白术各12克,制半夏、厚朴、柴胡、黄芩各6克,炒黄连3克。
      气血不调型:年老体弱者居多,身体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汗出较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方用丹参、生黄芪各15克,熟地、当归、白芍、赤芍各12克,白术、茯苓、党参各10克,陈皮、川芎各6克,红花4克。
        气滞血瘀型:身体某处汗出较多,时轻时重,舌淡,脉弦或弦涩。方用炒白芍15克,生地、酒制当归、天花粉、熟大黄、炒枳壳、益母草、丹参、柴胡各10克,生甘草6克。
        以上处方均水煎3次合并药液,早、中、晚分服,每日1剂。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