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最常见的一种医治办法,应用它可以医治许多的疾病,如咳嗽、缓慢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拉肚子、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经、小叶增生、头痛、食欲不振等,都可以选用刮痧疗法。对于不一样身体部位选用不一样的刮痧方法,还能到达不一样的保健作用。
不同部位的刮痧手法
1、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全身阳经汇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后,用刮痧梳刮拭头部,能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方法是以头顶的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至头皮有热感。如果有疼痛点,可在此点上反复刮拭5至10次。
2、刮脚底,缓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刮拭脚底,有助于促进睡眠,缓解头痛。方法是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全脚底刮拭,刮热后再用刮痧板单角刮拭脚心中央的涌泉穴。
3、刮腹部,能通便
长期便秘不但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会使机体吸收毒素。可用刮痧板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从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脏下垂,应由下向上刮拭。
4、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过眼保健操,对其中的几个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对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先用刮痧梳点按睛明穴,然后以睛明穴为起点,外眼角为终点,分别从上眼眶和下眼眶两个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围的经络气血运行,缓解视疲劳、干涩。
刮痧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建议在骨头部位进行刮痧,如脊椎,脊椎上都是骨头,如果力度掌握不好,易受伤。
2、太阳穴周围血管分布密集,也不建议自行刮。
3、小孩子皮肤比较嫩,不建议上小学之前的孩子刮痧。
4、过饥、过饱、过渴、过分疲劳、醉酒等情况下也不要刮痧,可在饭后1小时刮痧。
5、刮痧过程中要注意保温;刮痧后3个小时不洗冷水澡;刮痧后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可饮用1-2杯温水;
6、痧没退,不能再次进行刮痧,以免伤皮肤。
刮痧,刮得是痧,治的确实病!根据出痧的情况,机体又会有各种各样的疾患伤痛,通过出痧,将体内毒素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是我国先贤不可多得的创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