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症
1.符合痛风疾病诊鹾标准。
2.符合阳证壮医症候诊断标准。
3.年龄在18-65岁人群范围男女均可。
二、禁忌症
1.有自发性出血或损 伤后不易止血者。
2.痛风结石处、痛风结石破溃处。
3.合并脑血管、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晚期关节炎重度畸 形、僵硬、丧失劳动力者。
三、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一次性注射针头或其他针具,陶瓷片等均可。
(二)操作步骤
1.患者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卧位包括仰卧、侧卧、俯卧。
2.选穴、治疗次序及消毒。
2.1选穴以壮医“梅花穴+关常穴”为主。
(1)梅花穴:在红肿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取穴以此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5寸各取一穴,由内向外刺成梅花形。
(2)关常穴:即患处关节周围的特定穴位。
肩关常穴:肩髑、肩贞、肩前
肘关常穴:曲池、肘谬油泽
腕关常穴:阳池、大棱、外关
掌指关常穴:合谷、中渚、腕骨
髋关常穴:环跳、髀关、居醪
膝关常穴: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踝关常穴:解溪、冲阳、丘墟
跖趾关常穴:太冲、内庭、足临泣
22首先取梅花穴,再视发作关节取相应的关常穴。
2.3消毒
(1)术者手消毒:术者的手在施术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干净,或用酒精棉球涂擦后或带一次性无菌胶手套,才能持针操作。
(2)施针部位消毒
在病人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涂擦脱碘。应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擦拭。或直接用络合碘消毒3次,穴位皮肤消毒后,必须保持洁净,防止再污染。
3.刺血及拔罐
(1)术者戴无菌胶手套,右手拇、食二指持针,中指夹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厘米。
(2)左手捏住或夹持舒张刺血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0.3厘米左右,马上出针,左手挤按针孔,使出血10滴左右,或加拔火罐、角吸使之出血。
(3)然后以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
(四)关键技术环节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包括针具、医生的手、病人施针部位消毒。
2.选穴准确、体位舒适。
3.手法宜轻、准、快。
4.每穴出血量在10滴左右为宜,根据病情可增加出血量。
(五)注意事项
1.医生注意事项
(1)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合作。
(2)选择舒适体位,取坐位或卧位,避免晕针。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治疗前后均严格消毒局部皮肤,防止感染。
(4)每穴放血10滴为宜,根据病情可增加出血量,但不宜太多。
(5)治疗后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惊恐。
(6)刺血后避免肢体接触冷水,也不要待在温度太低的环境中。
2.患者注意事项
(1)以清淡饮食为宜,忌饮酒和食海鲜及动物内脏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2)针后饮温开水,加少许食盐。
(六)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本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几乎不出现意外情况,极少出现晕针及血肿现象,其处理方法如下:
1.晕针
晕针是在刺血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临床表现: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原因:刺血疗法在治疗时出血量只要不超过全血量的10%,约400毫升时,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对人体无任何不适反应,机体能很快地调整和恢复。晕针的原因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恐慌、刺激过强等有关。在施术前应多做些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施术时按患者的体质情况适当地掌握刺激的强弱,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就可以防止晕针现象。
处理:立即停止刺血,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醪、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2,血肿:
血肿是刺血后,局部呈青紫色或肿胀疼痛。
原因:进行刺血治疗时局部小血管、淋巴管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或静脉被损伤,血液、淋巴液瘀积在狭小的组织间隙中所致。
处理:针刺放血时在局部形成血肿后,易引起局部的胀痛,如在关节处可影响肢体的活动。血肿形成2-3天后,瘀血可以向皮肤表层散开,可见局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片,后转为青紫色。一般的小血肿不会留下后遗症,出血量大的血肿可以适当用温水热敷,或按揉局部,促使血液吸收,防止血块机化影响关节功能。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