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社会是一个歌舞的世界,傣族舞蹈源远流长。傣族民间传说中说,在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个“舞蹈神”,走路像凤凰,舞姿优雅,动作刚柔相济。她经常在森林里教动物们唱歌跳舞,傣族的舞蹈就是她教会并传承下来的。其实,傣族的舞蹈起源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中。早在远古,傣族的先民就有了自己的舞蹈。傣族古歌谣《跳歌词》再现的原始舞蹈是“跳象鼠跃墙,跳像雀喝水,弯着腰来跳,扭着身来舞,挥动手,踢起脚,姿态美,惹人爱。”古歌谣《打猎舞》中展示的舞蹈,许多动作是打猎、斗兽的动作,如“举棒打过去”是棒舞的动作,“活捉小鹿子”就是扭打的动作。傣族传统舞蹈主要有孔雀舞、白象舞、金鹿舞、鼓舞、歌舞、武术舞。
孔雀舞是模仿孔雀动作形成的舞蹈,在傣族舞蹈中历史悠久、影响最大。孔雀在傣族的心目中是一种象征幸福、吉祥的鸟,在历史上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孔雀舞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佛教传入后,傣族进入封建领主社会,孔雀舞在单纯粗狂的原始舞蹈基础上,逐渐演变成了讲究歌词韵律,追求舞姿典雅庄重的宗教舞蹈和宫廷舞蹈,并且经过不断的演变、加工、提炼,变成了表演性的传统舞蹈。它不再仅仅是模仿孔雀展翅亮羽、饮水行走等直观动作,而是通过丰富的舞蹈语言、表演神态,把傣族人民渴望和平自由,追求朴实自然、清新高尚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的心理素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显示了永久的艺术魅力。
白象舞,是一种人抬着与真像一般大小,并饰有孔雀、塔亭的白色神象模型伴随鼓点起舞的舞蹈。白象,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幸福象征。关于白象舞,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朴善宰的王子依生达纳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大象也生了一头小白象。从此,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王子长大后,有个灾害频繁的邻国派人向他求讨白象,他便把白象给了邻国。这个国家有了白象之后立即消除了灾害,日益富强起来。国王朴善宰十分恼怒,便把王子和儿媳赶出了王宫。傣族人民想念王子,纷纷要求国王把他找回来。当王子和他的妻子从森林中被接回王宫的时候,邻国也主动送回了白象。这时,天上下起了米花、蜡条雨,落到地面上立刻变成了金子银子。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从此以后,每当傣族村寨有重大喜事或过盛大节日,傣家人便要跳起白象舞庆贺,感谢白象带来的吉祥和幸福。
金鹿舞,是以鹿的模具作为道具在鼓、锣声伴奏下表演的兽类舞。金鹿的传说很多,在傣家人的心目中是美丽、善良的象征。此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兽类舞还有狮子舞、大象舞、禽类舞有鹭鸶舞、斑鸠舞。
鼓舞,舞蹈者以鼓为道具,挎鼓敲击而舞,自己为自己伴奏。鼓舞是男性舞蹈,在民间流传极广。常见的鼓舞有嘎光鼓舞、象脚鼓舞、大鼓舞等。嘎光鼓舞是自娱性集体舞。象脚鼓舞,由一人或二人肩挎象脚鼓边敲边舞,配以蹲、踢、蹬、扫等腿部动作。大鼓舞,主要由僧侣在佛寺内表演,舞者手持鼓槌,边击边舞,具有娱乐健身功用。
歌舞,是边歌边舞的集体性舞蹈。这种舞蹈,是傣族舞蹈从单一形式向歌剧、舞剧发展的舞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拨,常见的有过年节时跳的依拉贺、花棍舞、蜡条舞、荷花舞、帽子舞、扇子舞、花环舞、软苏舞等。
武术舞,是一种以舞蹈动作表现武术的舞种,其中包括拳术舞、棒术舞、刀术舞。舞者多为男性,赤手空拳或手持短棒、长刀,双人对舞。舞蹈动作有击、刺、劈、砍,配以腿部的蹲、跃、扫等动作。舞时,以锣、鼓作伴奏,所有的动作节奏与鼓点协调,具有娱乐和自卫防身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