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贝叶文化的内核——贝叶经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04 08:10:39
  • 核心提示: 用贝叶制的经文和记录傣族社会历史、生产生活及文学艺术的典籍,傣语称“坦兰”,意为贝叶经。贝叶经是贝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傣族文化的“根”。贝叶经不但记载了傣族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傣族的社会进程,而且又指导傣族社会及个人的生产生活和艺术创造。

      用贝叶制的经文和记录傣族社会历史、生产生活及文学艺术的典籍,傣语称“坦兰”,意为贝叶经。贝叶经是贝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傣族文化的“根”。贝叶经不但记载了傣族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傣族的社会进程,而且又指导傣族社会及个人的生产生活和艺术创造。贝叶经犹如一叶神州,既载着傣族历史文化,又装着傣族人民的未来。

        在贝叶经出现前,傣族社会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绿叶信”时代。根据现存的有关傣文史料记载,这个时代处在约公元前5世纪。在“绿叶信”时代,傣族用树叶作书写材料记录傣族文化。树叶最初是用来记录古歌谣的,后来发展成了男女青年之间用来传情达意的书信,主要内容是些情诗,如“凤凰情诗”、“花卉情诗”、“祈求词书”等。傣族把写在树叶上的信称“绿叶信”。男女间用“绿叶信”表达感情的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民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

        用植物叶子作为书写材料具有很到的局限性,主要是容易变形变质,时间稍长或遇水遇热,字迹便难以辨认,无法长期保存。傣族先民为探寻心的书写材料又进行了漫长的探索,终于发现了一种优质的书写材料——贝叶。

        关于贝叶的妙用,《论傣族诗歌》有这样的一则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青年为了到天边寻找光明和幸福,随身带上送信的金鹦鹉,告别了未婚妻,踏上了征途。一个月后他开始给未婚妻写信。他撕下一片野芭蕉叶,用尖刀刻上爱情诗,交给金鹦鹉带着飞回家乡,交给姑娘。然后,金鹦鹉又带着姑娘的芭蕉叶诗信飞回森林,交给青年。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年间他们天各一方,鸿雁往来。青年四处寻找幸福,离故乡越来越远。突然,他们之间的书信中断了。因为路途太遥远,鹦鹉还没有给到对方的驻地,信因在途中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而枯朽了,当然不存。鹦鹉根本无法把信送到对方手中。书信中断后,他们都以为对方已经死了,非常悲伤。一天,青年到一棵小贝叶树下休息,看见小虫在啃贝叶。小虫啃过的叶面上,留下了一道道清晰而弯弯曲曲的线路。他又朝树根看,那些已经干枯了几年的贝叶,小虫啃出的线路依然很清晰。贝叶虽然经过风吹日晒,既不破裂也没有腐烂。青年从中受到启发,割下一片贝叶,用尖刀刻上诗,交给鹦鹉送去。一年零三个月后,鹦鹉带着那片贝叶飞回来了。青年一看,贝叶的另一面写着未婚妻给自己的诗。从此,贝叶成了傣族男女青年用于书写的主要载体。

        据考证,用贝叶抄写经文,不是傣族的首创。贝叶文化起源于贝叶经,而且贝叶经的故乡在印度。历史上,无论是到西双版纳传播佛教的僧侣带来的佛经,还是西双版纳去印度学习的僧侣带回来的佛经典籍,都是用贝叶刻成的梵文经。从西双版纳保存下来的贝叶经中的巴利文本,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佛教传入西双版纳,贝叶写成的外文佛教经典也进入了西双版纳。随着佛教宣传扩大,这里的人不但学习贝叶经中的内容,而且把它译为傣文,广泛传播。

        根据傣文史料记载,佛教高僧布塔果沙厅首次将佛教经文刻写在了贝叶上,刻写的时间在公元前24年至公元76年之间。被刻写在贝叶上的第一部经文,是布塔果沙厅本人所著的《帷苏提麻嘎》。用贝叶刻写的《帷苏提麻嘎》的问世,标志着西双版纳贝叶经的正式诞生,并开创了贝叶文化的先河。从此,傣族历代文人世代刻写,从佛经刻到世俗的各种事物,不断积累成为傣族特有的贝叶典籍,即贝叶经。这些贝叶不但充满了佛教文化,记录了当时经济社会情况和技术成果,而且成为指导傣族生产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创造了闪耀万丈金光的“贝叶文化”,成为中国地方性民族文化的瑰宝。

        西双版纳贝叶经分为叶质形和纸质形两种。叶质形贝叶经是用民间特制的铁锥笔刻写在贝叶片上制作而成的,是傣族最早的经文。其规格有四形式、五行式、六形式和八形式四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绵纸经书。这种纸质形的绵纸经书,其规格主要有宽面页式和折叠页式两种。从文体上看,凡属韵文体的都是纸质本,傣语称“薄甘哈”,现在制作的贝叶经也是分为叶质形和纸质形两种,在民间广为流行。

        西双版纳贝叶经典籍数量巨大,卷帙浩繁。相传,仅佛教经典《三藏经》就有84000部,其中经藏21000部、律藏21000部、论藏42000部。至今保留在西双版纳地区的贝叶经典籍,从书目上看有5000余部,2000多种。西双版纳目前已经收集到贝叶经典籍已达3000余部。在收集到的典籍中,从所占数量的比例来看,佛教经典数量最多,其次是叙事长诗。按内容和形式,可将贝叶经划分为哲学历史、政治经济、佛教经典、天文历法、法律法规、礼仪章程、伦理道德、农田水利、医药医理、书画艺术、建筑工艺等15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