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首先,它具有现实价值。曼汤从它一开始出现,就有它明确的目的性。当初,主持制作这套“曼汤”的第司•桑吉嘉措就曾经说过:“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
“曼汤”中对藏医与古印度医的某些联系,也是明显可见的。关于印度佛学中的许多教义,画中多处可见。藏医的基本理论三大因素学即“龙”、“赤巴”、“培根”的学说,贯穿在其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药物疗法等方面。这个学说与古印度寿命吠陀医学也是有所联系的。另外,“曼汤”中有一幅关于医疗器械的内容,从其设计之精巧、加工之精巧,在古代是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的。这一点可以见到古代藏医外科水平的先进性。这些器械与古代印度吠陀医学时期妙闻氏医学外科器械颇有相似之处,这也很可能是受吠陀医学影响的缘故。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医学的联系,如“曼汤”中尿诊提及计那米扎尿诊龟卜占卜法究竟来自何方,也有待医史学家深入探讨考证。
最后,我们重点强调一下“曼汤”在医学科学方面的重要意义。这里只准备介绍两幅“曼
汤”作为典型的例子。其中一幅是第五幅人体胚胎发育图,另一幅是第五十一幅人体解剖图。在胚胎图中,有两点值得提出来,一是图中明确显示,人体胚胎从父精和母血的结合开始,由一个很简单的胚胎,逐渐发育,逐渐增大而变复杂;内部结构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像过去某些胚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胎儿从一开始就具有人体的结构,胎儿的发育只是个头逐渐加大,而没有其他别的什么变化。这种叫做“先成论”的学说,在西方曾经盛行一时,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才逐渐被科学的胚胎学所代替。另一个突出的科学成就,是图中显示出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曾经过三个形象的阶段,即鱼期、龟期和猪期。当时的胚胎学家,也许是从胚胎的外形来认识的,不论什么情况,它描述的这三个时期正符合现代胚胎学观点。后者认为,人体胚胎的发育,是动物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的缩影。鱼期是生活在水中的,是脊椎动物的低级阶段,然后经过两栖类到爬行类,再经过鸟类到哺乳类,这样由低级到高级,直到发育成人类。上述“曼汤”中关于胚胎的发育,正好与现代胚胎学不谋而合,这不能不令人敬佩古代藏医学在胚胎学方面的高度成就。
另一幅“曼汤”是人体解剖图。这是一幅人体内脏的解剖图,图面上出现六个人体图,四个是坐姿,两个是站立的。中央的两幅坐像,一幅正面图,一幅背面图。正面图显示人体的五脏。值得注意的是心脏与肺脏的位置和形态。心脏外形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其圆的一端位于胸腔正中下方,尖的一端也在胸腔正中而朝上,这正是《四部医典》所说的:“心脏象坐在宝座上的国王”,因而它就端端正正地位于人体正中,心尖朝上。
然而,这与人体真实的构造毕竟不一样,正常人体的心脏的实际情况是:位置略偏在左侧而不在正中,心尖朝下朝左,而不朝上。就在五世达赖在位的时期,一位藏族的医生兼画家洛扎丹津诺布在通过许多尸体解剖和实地观察之后,发现心脏的实际解剖情况,并把它如实地记载下来,制成写生图,他还在原图的旁边把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画了出来,在旁边注上这是他自己“亲眼所见”,此外他还把亲眼所见的胆囊、肺、胃、肠、膀胱、三姆休、肾、脾、肝等构造,都附在旁边。
在全套“曼汤”中,这一幅是最为奇特的,它表明,这一幅至少是由两个画家所作,一幅是原图,由不知名画家所绘,另外一幅则是由丹津诺布改绘的。这在“曼汤”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大的科学意义。
在五世达赖统治时期,西藏仍然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宗教是统治这个地区的最高的精神信条,达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领袖。他的地位在西藏地区是至高无上的。正如图中原先所画的那样,正襟危坐,为一身一国之主。
当时,要把这种天经地义的图形按照客观的实际改绘,那是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的。或许会招致亵渎君权的风险。这幅画能得以正常的问世,一方面说明当时的五世达赖是比较开明的,他能容忍这种改变传统的观念公诸于世,表明他是尊重科学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像洛扎`丹津诺布这样的科学家敢于坚持科学、坚持真理,他以唯物主义态度,至少在人体解剖学这门科学上维护了科学的纯洁性和尊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