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藏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族 > 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二节艾灸疗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8-19 08:19:12
  • 核心提示: 一、适应症

    凡是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块、寒性胆病、头部和四肢的“黄水”症、瘰疬、炭疽、虚热证、神经错乱、健忘症、脉病、热病

        一、适应症
         
        凡是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块、寒性胆病、头部和四肢的“黄水”症、瘰疬、炭疽、虚热证、神经错乱、健忘症、脉病、热病的后期等,皆可用火灸法施治。总之,凡是“培根”与“龙”型的寒性病、脉病、“黄水”病等,皆可以火灸施治。
        二、禁忌症
                 
        所有的热性胆病、血病、五官疾病、男女生育脉道病等,均禁忌火灸施治。
        在脉位于前后阴之间的会阴部,有三脉并行,中为水脉,右为命脉,左侧即为在脉。此外,在阴毛之间隙上部有一动脉,该处亦不宜艾灸,误灸则阳痿不举,但对老年人、两性人及欲求绝育者,亦可破例灸治。
        三、艾灸的制作
        一般在秋天择吉日采集艾叶,待干后,用棍把它打碎,再揉成团。艾绒团的大小因所灸的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做成下宽上尖的圆锥体,便于点燃。用于关节者,大小如拇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小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和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四、灸治部位
        艾灸取穴,包括依据病人自诉症状部位定穴(阿是穴)和医生根据脏腑经络选穴两类。
        阿是穴
        患病的穴位按之则疼痛而且舒适,按后肌肉恢复原状,脉象数,疾病在何处即在何处火灸。
        医生选定穴位
        1.背部穴位
        第一椎为“龙”穴,主治疯癫、痴呆、颤抖等疾病,左右旁开各一寸,连同本穴三处进行灸治,对老年病人最有良效。
        第二椎为“赤巴”穴,用于治疗寒型“赤巴”病、瘿瘤、上肢沉重等症。
        第三椎为“培根”穴,用于治疗肺、心、头部病症,如鼻塞不通、口干舌燥等症。
        第四椎为母肺穴,第五椎为子肺穴,用于治疗目中流泪和风痰入肺等病。灸四椎三口,治食不知味,肺病胸痛,陈旧热病及高热昏迷等症;灸五椎三口,治肺病咯血,瘟病,背部刺痛及恶心呕吐等症。
        第六椎为心包穴,第七椎为心窍,火灸主治疯癫、心跳、昏厥、“培根”与“龙”的合并症。
        第八椎为膈膜穴,第九椎为肝窍,火灸主治噎气、呕吐、肝区和膈膜疼痛、受寒疼痛、肝脏痞块、“培根”与“龙”犯肝等症。
        第十椎是胆穴,主治消化不良、目黄、胆痞瘤、呕吐胆汁、经常头痛、胃火衰败等症。
        第十一椎为脾穴,主治脾胃发胀作鸣、躯体沉重、多寐嗜眠等症。
        第十二椎为胃穴,用于胃火衰微、剑突痰、铁垢痰、胃痞瘤、紫痰症、腰背肌强硬、目眶疼痛,枕骨窝部作痛及久泻等症。
        第十三椎为精府穴,主治遗精滑精、子宫崩漏、子宫痞瘤、心神不安以及寒风增盛、大小肠胀、大便干燥、不能俯卧或仰卧等症。
        第十四椎为肾穴,主治腰酸背痛、寒性遗精、大便洞泄等症。
        第十五椎为脏腑总穴,凡脐以下的病症,包括妇女不孕、风寒腰痛等病,都可以灸治。
        第十六椎为大肠穴,主治大小肠作鸣、腹中痞瘤、矢气频作、男女尿道口灼痛、小便不利以及痔瘘等症。
        第十七椎为小肠穴,主治小肠痞瘤,寒风所致的泄泻泡沫状便小肠疾病。
        第十八椎为膀胱穴,主治膀胱结石、尿频、尿闭及腰膝发冷、小便失禁或灼热及妇女产后腹痛、闭经等症。
        第十九椎为精穴,主治遗精滑精、下肢软弱乏力、气短喘促、便血等症。
        第二十椎是下泄风穴,主治矢气不通、大便闭结或下泻粘液等症。
        2.前身诸穴
        颈下窝天突穴,本穴为命脉与心脏之合穴,主治心绞痛、呃逆、咽喉阻塞等症。两乳正中黑白际为膻中穴,主治心神不安、怔忡、抑郁等症。剑突下一寸为剑突穴,剑穴穴下一寸及左右各一寸三口为痞穴,痞穴之下一寸及左右各一寸三口为等火穴。剑突穴主治剑突痞瘤,痞穴主治胃火衰微,等火穴主治风寒增盛。脐之左右各一寸为大肠穴,再向左右各一寸为盲肠穴,主治大肠痞瘤、腹胀肠鸣、重症泄泻等症。脐下一寸左右各一寸三口为小肠上穴,再下一寸之三口为小肠下穴,主治风寒入于小肠及寒性泄泻等症。小肠下穴之下一寸三口为膀胱穴,主治寒性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等症。神阙穴,主治不孕症及月经过多、子宫风、子宫肿胀等症。渡鸦眼穴,位于天突下二寸半许,渡鸦眼三口穴主治血热病,尤其是对呼吸短促者最为有效。中肺穴,位于渡鸦眼下一寸,中肺三口穴主治口中有脓腥味,发热,咳嗽吐痰肺动欲出等症。小肺穴,位于中肺向下一寸处,主治一切寒热肺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