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药监工作者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不法药商在中药中掺杂又有新花样,这些方法相对隐蔽,特提醒大家注意辨别。
利用颜色相似掺杂
一些不法分子在中药里掺人部分与中药颜色相似物质,从而增加中药的重量,获取高额利润。如海金沙拌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褐色泥粉,经检验含杂 量达20%-26%;蒲黄中掺入黄色细泥粉,经检验含杂量达到15%-20%;双花用水润湿后掺入与其颜色相似的黄色且富油性的黄豆粉,干后粘附在花蕊表面,经检验含豆粉可达23%左右:红花、金银花用糖水或蜂蜜与泥沙或石粉拌后掺入花心,很难除去,其中红花杂质经检查高达33%,金银花总灰分检查达26.2%。
采收过程中掺杂
采收时未将杂质去净或根本未去除。如山茱萸其果核、果梗含量最高为16%:酸枣仁核壳含量达19%:花椒中椒目含量达75%:蒲黄则是花粉、花丝和花药的混合体,有的花粉含量仅为30%:皂角刺则连枝切碎混入饮片中。
炮制中掺杂
在中药加工炮制过程中任意增加辅料或辅料残余量过多,致使药材增重。如在制醋山甲时,不加醋淬,而用饱和的盐水浸泡,使穿山甲片外表结一层白色盐晶:土元捕捉后不用开水烫死,而倒入水泥浆内浸泡,慢慢淹死后捞起晒干使其增加重量:蝎子捕捉后加面粉喂饱,后用饱和的盐水煮,腹内灰、黑色粉结块达35%之多,并有盐结晶现象。
利用可成型材料造假
一些不法分子违反法律铤而走险,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用苜蓿根粉及各类蜡制、塑料等材料压制成名贵中药材。如用苜蓿根粉压制成20毫米x20毫米的立方块,掺入茯苓中冒充正品:利用黄蜡和白蜡混合,经特制模型压制成冬虫夏草:利用化学胶经特制模型加工成白色半透明的鹿茸片状,装入精制盒中冒充精制鹿茸片:用特制塑料管覆盖蛇蜕,用黄色土块填充腹内,盘成圆盘状,冒充蕲蛇。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