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中医的阴与阳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小乐 时间:2013-06-17 14:39:00
  • 核心提示: 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弄懂阴阳可以避免临床上诊断的错觉诊断。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阴阳辨证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弄懂阴阳可以避免临床上诊断的错觉诊断。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最重要的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阴证和阳证
      凡病在里、在血,属寒,正气不足,肌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均属阴证的范畴。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肌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腰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养生的目的,是健身防病和延年益寿。阴阳学说主张顺应自然养生,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精神内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法于阴阳,以保持肌体内部以及肌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阴阳相协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协调统一,就可以达到防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亡阴和亡阳
      亡阴和亡阳多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危重证候。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