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扁鹊带领其弟子来到自己的封地——邢州中丘蓬山。此山高峰林立,古树参天,到处都是珍贵的中草药,使扁鹊乐而忘返。然而那时的蓬山人,身居深山不识宝,只相信神婆巫医,不相信自己山上的一把草、几片树叶就能治病。怎么才能使蓬山人相信中医中药呢?扁鹊决意在蓬山脚下开一个烧饼铺。
扁鹊做的烧饼与众不同:其形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扁平葫芦,两面还压上“扁鹊饼?三个字;采集各种各样中草药,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进行配方,然后用蓬山中的九龙山泉煎熬,再滤去药渣,用药汤和面烙制成春饼、夏饼、秋饼和冬饼。春饼,人们吃了顿觉精神倍增,不乏不困,且不感冒;夏饼,人们吃了好像前额上贴了薄荷叶,头不晕,口不渴,暑气四散;秋饼,人们吃了感到胃口舒适,二便顺通,尽管秋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却不闹肠胃病;冬饼,人们吃了就像喝了二两老陈酒,手脚发暖,口鼻胃热气,老人吃用,不咳嗽,不气短。就这样,“扁鹊饼”渐渐成了蓬山人一年四季的主食。
蓬山人吃了“扁鹊饼”,年长月久,娃娃聪颖活泼,老人健康长寿。由于“扁鹊饼”物美价廉,并能防治各种疾病,生意越做越红火,扁鹊及弟子赚了不少钱。他们用赚来的钱,在烧饼铺附近盖了几间瓦房,建起了一座扁鹊堂,开始坐堂行医治病。扁鹊的仁术医德,赢得了蓬山人的信赖,蓬山人从而开始相信中草药能防治疾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