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杏林拾趣 > 正文
  • 孙思邈为双亲治病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6-17 08:36:00
  • 核心提示: 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所著《干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3000余个药方,史称“药王”。谁会想到这位药王最初的学医动机竟是为了给父母治病呢。
    孙思邈出生于陕西耀县一个贫苦家庭
      唐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精力研究医药学,所著《干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3000余个药方,史称“药王”。谁会想到这位药王最初的学医动机竟是为了给父母治病呢。
        孙思邈出生于陕西耀县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他7岁时,父亲得了雀目病(即夜盲症),母亲患了粗脖子病。有一次,父亲锯木时,他在一边看着发呆。父亲问他:“孩子,你长大了也要做木匠?”
        “不,我不想做木匠。”
        “那你想干什么?”
        “我要做一名医生,好给父母亲治病。”
        父亲见他一  番孝心,心里十分感动,就对他说:“要当一名医生就要去读书,不能像我这样一字不识。明天我就带你去念书。”
        第二天,父亲送孙思邈到城外一座土窑里去当学徒。孙思邈见院子里里外外堆着许多草药,十分高兴,心想:要是在这些草药里能找到治父母亲病的药,就太好了!在此后的三年间,他经常向师父问这问那,常常使师父感到为难。后来,他知道师父只会用一些土方治病,根本不懂得药理,师父也知道徒弟的心思,就对他说:“你聪明好学,我不能耽误你的前程。从这里北去40里的铜官县有一位名医,是我的舅舅,你到他那里去学医吧!”说完,送给孙思邈一本《黄帝内经》。
        孙思邈到了铜官,找到了这位名医,在他那里一边学习,一边研究《黄帝内经》,医学知识长进不少。但这名医也不知道如何治雀目病和粗脖子病,令他十分失望。
        第二年,孙思邈回到家乡开始给乡亲们治病。他行医不贪求财物,对病人同情爱护,渐渐地在家乡有了名声。有一次,他治.好了一位病人的痼疾,病人到他家答谢,得知孙思邈父母也身患痼疾,就对孙思邈说:“我听说太白山麓有一位叫陈元的老郎中能治你母亲的那种病。”孙思邈一听,大喜过望,第二天就去了太白山。他走了半个月,终于打听到陈元郎中。陈元见他一片孝诚之心,就收他为徒弟。在陈元那里,孙思邈学到了治粗脖子病的祖传秘法,可是如何治雀目病仍毫无头绪。
      一天。孙思邈问师父:“为什么患雀目病的大多是贫苦人,而有钱人却很少得这种病?”陈元听后说:“你的话很有道理,不妨给病人多吃点肉食试试。”
        孙思邈按照师父的话要一位病人每天吃几两肉,但病人试了一个月毫不见效。于是他再翻遍大量医书,终于找到“肝开窍于目”的解释,就给那位病人改吃牛羊肝,不到半个月果然见效。孙思邈回家后立即用在太白山学到的方法给父母治病。不久,父母患的雀目病和粗脖子病都痊愈了。为父母治病的孝心,使孙思邈成为名垂史册的“药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