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约生于17世纪明代天启年间,卒于清康熙末年),字敬之,号远公,又名朱子华,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代初期著名的医学家。他自幼家贫,祖父喜欢方术,著有家传秘本。陈士铎因屡试不中,弃儒从医,继承祖父的医病之术,并得到高人传授医学知识。由于他治病疗效高,而且医德高尚,所以颇受人民的爱戴。陈士铎一生著述颇丰,有《内经素向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等。
陈士铎在临床上兼通内科、外科,并且以内治之法治疗外科疾病,获得良效。他在外科临床实践中,主张用药治疗而不主张滥用刀针,并以善治杂证、怪病著称,尤以内科杂证为最。由于陈士铎所处的时代是明亡清兴的大变革时期,一些人的利益必然会因社会的变更而受到损害,于是便会产生情志不畅的疾病。陈士铎掌握了这一特点,重视情志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忧郁生疾病。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强调要疏肝解郁、理气涤痰,不能急功近利。
陈士铎在辨证时尤其着重于对症状的鉴别分析,理、法、方、药密切结合,辨证精细,施治灵活而实用,因而有相当高的治疗效果。他认为癫病多由痰生,治痰非补虚不能奏效,所以治疗生于脾胃虚寒的癫证,遣方用药原则在于补益脾胃,温开化痰,均显示其用药偏于温补的特点。
陈士铎不仅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实践家,而且是一个造诣很深的中医理论家。他在论述养生时,指出了“精”在人体的重要意义,并申明了“安心”为养精的重要方法。这与《内经》所言的“夫精者身之本也”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他能灵活地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述五脏之间的病理变化,对经络学说和运气学说也有所阐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