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为此,立冬时节的饮食起居应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早睡晚起注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为此,立冬时节的饮食起居应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早睡晚起注意衣着
传统观念“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一要适当早睡晚起,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合适,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可选择散步、做操、太极、舞蹈、慢跑等运动。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健身运动。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适度锻炼,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
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 饮食:增加蛋白质补充热量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在饮食上要加强营养,增加热量。在蛋白质、高糖和脂肪这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时的需求水平,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热量的增加靠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
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但是,由于人们不熟悉进补的真谛,盲目进补,因而造成虚者更虚,实者更实,使人体内平衡失调,出现许多不良反应。为此,冬令进补必须按照“春夏补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行,视机体阴阳的盛衰而进行调补。阴气不足者,则宜食鸭肉、鹅肉。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的作用。
精神:保持安静与乐观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于阳气潜藏。伺时要节欲保精,减少房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