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慎起居 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做相应地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高温易烦躁不安,常易动气发怒,往往会以热助热、火上加油。所以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会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可以达到护养阳气,阴津不伤之目的。选择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有助培养情操,内心 平和。
重午睡 巧运动
夏季日长夜短,睡眠相对较少,加之出汗多容易疲乏。适当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及时放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午睡要注意卧室通风、凉爽适当,睡时加盖薄被以防受凉。适量运动也有助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运动不能过于剧烈、大汗淋漓,汗多易伤心阴,也损阳气。最好选择一些“轻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早晚进行为佳。食清淡补水分
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早、晚宜食粥,午餐喝些菜汤,这样既营养又能保持体内水分代谢平衡。天热时经常选择荷叶粥、酸梅汤之类,可清暑消渴,生津除烦。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苦味食品宜多吃,既可促进食欲,又能泄热排毒。要多喝白开水或常吃西瓜、梨之类水果,既可降温防暑,又能稀释血液防中风。勿贪凉忌生冷
老年人、体弱的人和阳气不足者莫贪凉。空调、电扇不宜开得过大过久,出汗后别马上冲凉,否则易因体温骤降而引起“空调病”或伤风感冒。不要在露天、过道处卧睡,否则会受凉发生头痛。夏季雨量增多,雨后温度急剧下降时,适当添衣以防暑湿感冒。生冷之品易伤脾胃阳气,过食可能发生痉挛性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等。
常消毒 备好药
夏季气温高,病菌繁殖很快。室内要注意经常通风消毒,可适当喷洒消毒液,或用艾叶燃熏杀菌。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适应。夏季胃肠功能偏弱,抗病能力降低,热伤风、中暑、中风、腹泻、结膜炎、皮肤过敏、食物中毒等都是多发病。所以,夏季来临,家中不妨常贮藏一些退热、抗菌、防暑、驱蚊止痒之类药物,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也可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还要备好“急救药”。夏季汗多皮肤病易发,选择艾叶、菖蒲等草药煎洗有预防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