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家养生学说 > 正文
  • 张三丰:清心寡欲 真心无妄

  • 来源:民族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8-05-21 11:05:57
  • 核心提示: 张三丰是明朝道士,隐居于武当山,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他生于元代,卒于明代,活了100多岁。由于他健身有方,终年不着棉衣,常常是“九州往来,浩乎无岸”,人称“张半仙”,又因其不修边幅,被称作“张邋遢”。明太祖朱元璋封

        张三丰是明朝道士,隐居于武当山,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人。他生于元代,卒于明代,活了100多岁。由于他健身有方,终年不着棉衣,常常是“九州往来,浩乎无岸”,人称“张半仙”,又因其不修边幅,被称作“张邋遢”。明太祖朱元璋封他为“德高寿尊之士”明成祖朱棣又封他为“飞龙先生”。

        张三丰的健身之道以“内功”著称。所谓“内功”,就是指“以气养性,以气养心,以气养身”。他的这种“内功”,与河南少林寺的拳技,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功夫武当派的翘楚。张三丰所倡导和追求的“内功”即“气”,是怎样达到健身养生的呢?

        潜心戒言张三丰说:“潜心于渊,神不外游”,“澄心宜寡欲,养气戒多言”。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指出的“摄生十二少”,就特地强调了“少言、少语”,要求控制自己的感

    情,不可使感情过分发泄。张三丰这里所说的“神不外游”,“养气戒多言”,就是要求情感不能像马那样随便驰骋,要寡欲,慎言,达到心静,这就便于养气,疏通肌理,活跃脉络,增进健康。

        静心寡欲人心浮躁,心事重重,追逐于红尘利禄,自然不能养气。只有静心寡欲,才能心无旁骛。因此,在练功时“眼神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这样就可以降伏非非所想,摒弃各种欲念,保持心神宁静,调节体内经络,“心静息自调,静久心自定”的目的。

        清心恬淡按张三丰的“内功”要求,做到清心的前提就是寡欲,而要寡欲必须做到凝神,即精力集中。只有做到了“凝神”,才能将驰骋的“心”收回来。为此,需要调节呼吸,达到心平气和。这样才能做到闭目静心,气定神闲,才能感受到心里清凉恬淡,平静如止水。

        真心无妄张三丰认为‘人心有二,一真一妄”,有的人不以真心学道,“学道数月而不见其寸进”。这样的人便无真心,“学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之道,万无一成”。因此,学道必须去掉虚情假意,真心向道,才会有所进取。

        张三丰认为以上几点是练就“内功”的先决条件,是养气健身的重要内容。他说:“凡人养神养气,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o”这就是凝神聚气的真谛。他告诫世人不要追逐功利,也不应嫉妒他人富有,否则会使人心理不平衡,耿耿于怀,损伤精气。为了让人们都懂得养气健身要义,他写了这样一首诗:“堪叹世人不学仙,四时常怕病来缠,岂知一气原无故,气满身中命可延”,进一步强调了练就“内功”,“以气养性,以气养心,以气养身”对养生健身的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