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非常注意环境、季节、气候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指出“人客观存在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也就是说,要延年益寿,必须遵守客观规律的变化,而绝不应超越自然的变化。
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反之,则会出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因此,老年人更应注意春避风,夏避暑,秋避湿,冬避寒,调节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维持正常的生理规律,同时也可以主观能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生存的需要,达到长寿的目的。
首先要养脾胃护后天:老年人脾胃功能比较虚弱,注意保养脾胃的健康,也是延年益寿的关键。护后天,乃是保养肾气,肾藏先天之精,为水火之宅,是人体一身元气之所至,五脏之阴非此不生,非此不化,肾在人的生殖、发育、衰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知,保养肾精,对于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应该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老闲而少欲,心安而惧。”只有善于调养,才能保真全神,精神并茂,乃延年益寿之妙道。
其次要调情志惜精神:祖国医学把人的情志变化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方面,称之“七情”,“七情不节,精神过劳,则神志散乱,气血失调,内脏不安而引起各种疾病。中医认为“喜乐无度则伤心,大怒气逆则伤肝,悲哀不止则伤肺,常忧久思则伤脾,大惊卒恐则伤肾。”老年人的情感易躁易动,平时应注意调节七情,减少各种异常的刺激,防止七情过激,心胸要宽,遇事不慌,无所惊恐,少思无悲,精神愉快,才能永保安康。
再次要慎起居宜劳逸:起居有了,劳逸适度这也是养生~妙道,起居有节乃是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是指活动的动静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内阴阳协调,气血和平,脏腑机能均衡,故可健康长寿。祖国医学认为,活动可以促进气血正常的运行转输,筋骨刚劲,脏腑和调,病不得生。所以说慎起居,劳逸结合也是养生要领之一。
最后是勤锻炼益长寿:体育锻炼可以保健身体,预防疾病。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气血疏通,促进脏腑的功能。“春三月,此为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便去生。”但是,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内脏器有不同程度的衰老,故锻炼要适度,不可过激、过强,以防损害身体。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