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治未病理论 > 正文
  • 中医治未病的原则——整体观念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1-31 08:39:00
  • 核心提示:整体观念,是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影响下形成的中医学独特的思想方法,
    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
    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在中医学中,整体
    整体观念,是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影响下形成的中医学独特的思想方法,
    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
    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在中医学中,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及人与环
    境、社会之间统一性、联系性的认识,是中医“治未病”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1.形神合一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作
    用联系脏腑、体、华、窍等形体组织的有机整体。另外,躯体状况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各
    系统、各器官之间生理功能上互相联系,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在这一有机整体中,中医特
    别强调“形神合一”,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人的形体密不可分,互相依存,如《灵枢.天年》
    所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说明五脏气血
    是精神魂魄生成的物质基础,精神和肉体相合生命体才能得以存在。在对疾病的认识方面,
    “形神合一”论清楚地认识到形与神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躯体生
    理活动的异常(形的异常)可以导致精神心理的疾病(神的疾病);另一方面,精神心理的异常(神的异常)可能造成躯体生理病变(形的病变)。
        现代社会的诱惑、压力、竞争等导致心身功能紊乱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功能紊乱可以
    说是众多现代常见病的先导,也是形成“未病”状态的主导因素,积极防范,纠治这类心身
    功能紊乱,在“治未病”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形神合一”的理论基础上,中医主张
    “治神”与“治形”并用的“心身并治”。《素问•宝命全形论》就曾指出:“一日治神,二
    日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日制砭石大小,五日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
    先。”强调了形神并治,方可祛病的重要思想,使“治未病”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针药等躯
    体疗法,同时也包含了心理治疗,即通过调节生理机制而达到调节心理,或通过调节心理而
    达到治身之目的。
        2.天人合一
        《素问•宝命全形论》日:“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些都说明人体要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条件而获得生存,同时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正如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因此,人体要保持健康无病,必须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人也应根据这一规律,安排生活作息,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不同的改变。所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从之则苛疾不起”,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生”,轻则为病,重则危及生命。另外,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与社会之间亦相互联系和影响。社会环境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躯体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精神活动进一步影响躯体状况。
        “未病”状态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从中医角度理解,这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出现紊乱,而导致自身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衡状态。从这一认识出发,“治未病”总的指导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调整这种失衡状态。“天人合一”整体思想早已为“治未病”铺设好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建立了优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