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研究新动态 > 正文
  • 治未病引发新思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0-17 08:54:00
  • 核心提示:广东省中医院 打造“治未病”服务链
      今年以来,我院启动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养生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三大板块,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努力打造以中医体质学为基础,集“未病先防、既
    广东省中医院  打造“治未病”服务链
      今年以来,我院启动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养生咨询门诊、传统疗法中心三大板块,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努力打造以中医体质学为基础,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于一体的“治未病”服务链。
      通过专科建设,医务人员对专科疾病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在预防专科疾病、防治并发症和病后康复上不断探索有效的中医特色干预手段,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001年至今,医院汇集了近50位全国名中医组成的专家队伍,他们对“治未病”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心得,为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学术保障和技术指导。
      医院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组建了专门的队伍,并为“治未病”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设立专区,使健康调养咨询人群与疾病就诊人群分流。
      探索中医特色体检模式
        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在邓铁涛、颜德馨、吉良辰等全国名老中医,以及俞梦初院士、王琦教授的指导下,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家的建议,结合岭南地区人群特点,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将人体基本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10种。并在此基础上将10种体质的“中医体质辨识量表”运用到体检工作中,结合中医辨证、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方法,融合现代医学体检的各种检查手段,对受检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个性化评估。确定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分析易患疾病倾向,提出相应的健康调养原则,为进一步调整体质、预防易患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辨识体检中心建立了中医健康管理档案软件,对体检辨识的各项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中医“治
    未病”研究提供依据。从已经开展了辨识体检的人群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岭南地区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其次为湿热质,符合岭南地区以湿为主的气候特征,也初步显示了中医体检辨识的科学性。
      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
        针对人群中体质偏颇者,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医务人员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为其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和经络俞穴按摩保健等。同时根据咨询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
      对于有较为明显的疾病易患倾向者,比如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病率。
      完善传统疗法
        传统疗法中心依据各类人群的不同特征以及各种特色疗法的不同优势,以体质分类理论为指导,制定出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疗法和中药外治法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和健康调养方案。采用如体针、腹针、平衡针、艾灸、雷火灸、天灸、平衡火罐、中药熏蒸、砭石热敷、音乐疗法等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抗衰的目的。
      同时,传统疗法中心还与医院各专科结合,制定出专科疾病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方案。
      依托名医工作室
        我院以名医工作室为依托,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通过整理古籍和现代文献中“治未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措施方法,吸收当代名医大师“治未病”相关的实践经验,梳理整合其精华,努力全面继承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和理论方法,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为形成有效的诊断和干预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引进现代技术
        近年来,我们努力引进和运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产生的现代诊疗手段。比如,为了探查脏腑经络的虚实盛衰,以及各脏腑间的关联性,医院引进了计算机辅助电子扫描整合检测系统;为了针对敏感穴位进行治疗与保健,引进了中医经络检测仪;为了客观评测不同体质人群的气血流通情况,引进了超倍生物显微系统;为了探测体质的寒热情况,引进了红外热像仪评价系统;为了将中医五轮学说扩展应用于亚健康评测中,引进了虹膜健康检测仪。这些仪器设备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直观的检测方法和工具,也为中医药干预后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参考。

        浙江省中医院  辨体质  分人群  治未病
      在体检中开展中医“治未病”
      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将中医体质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有机融和,为体检的人群提供个性化评估,建立现代医学和中医体质1+1的个人健康档案。对有发病倾向的人制定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通过食疗、起居调养等将机体调理到平和质,达到“未病先防”之目的;对已病的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达到“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效果。
      在临床开展中医“治未病”
      我院在呼吸内科、肿瘤科和下沙院区内科的住院病人中,开展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目前,已有50余位住院病人接受了体质辨识。在此基础上,医生对患者证候进行辨证论治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指导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辨体施护。
      在妇幼保健中开展中医“治未病”
      我院启动了《体质辨识在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专项课题,形成孕前-孕中-产后三位一体的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的工作模式。医院利用孕妇学校这一平台,专题举办“孕产妇中医养生和保健”讲座、“孕产期中医保健”讲座,提出了“辨体妊娠辨体养胎辨体益产”的口号。在婚前体检时、早孕建孕产妇保健册时、产后住院期间、产后随访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不同体质提供辨体施膳、辨体施养的个性化保健手段。
      启动《社区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体弱儿干预方案》专项课题,形成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社区儿童保健模式。通过讲座、健康处方、儿童保健门诊等多种途径,向孩子的家长传授食疗、药膳、推拿等调理手段。在0~3岁的儿童保健中,利用健康检查机会,根据体格发育、营养状况评价和中医体质辨识等,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在体弱儿中,根据不同病因和体质提供辨体施养、辨体施膳、辨体施治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   中医养生抓特色  
      成立健康体检中心
        2001年我院成立了健康体检中心。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使受检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中医专家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从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解、针灸推拿、养生方药等方面指导不同体质者合理选用干预方案,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中“治其未发”的目的。
      将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
        1996年4月医院“特色医疗健康中心”成立。2003年扩大成立为“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中医保健、中医美容、中医药膳三大产业链项目。元之源目前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平果及贵州省贵阳市共开设了6家保健中心,总经营面积1万余平方米,保健床位500余张,从业人员800余人。主营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美容两大产业。
      开展多种健康宣教活动
        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健康大课堂等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发表科普文章,举办讲座,还组织了多次卫生科技进社区等活动,通过义诊、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

        武汉市中医院    把触角伸进社区
      “冬病夏治”是我院开展的中医“治未病”的特色项目之一。在“三伏”天采用穴位敷贴、内服中药、中药浸泡、针法、灸法等治疗疾病,冬季可以减少或不发生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关节炎、冻疮、肾病等。我院每年接诊人次达到8000余人,并以年20%的速度增长。医院还将此项目推广到社区、农村。
      “冬季进补”是我院“治未病”的又一特色品牌项目。冬季进补有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养精蓄锐之功效。我院从2005年开始将“冬季进补”作为特色项目实施以来,已有5000余人接受膏方进补强身。
      药物养生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医院设置专门药房,为社会提供具备传统保健养生功效的贵细药材,并选派一名高级职称的中药师为患者服务。专柜药房为不同体质的患者配备了较为齐全的滋补类名贵中药。结合“四时养生”的理论,在不同季节,配备相应的精品中药材。提供药膳处方供患者选用。
      走进社区,将中医“治未病”的触角深入到家庭。我院的中医专家定期进社区开展日常保健、合理膳食和健康调养指导。

        背景链接
      ●吴仪副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并提议选几个中医院进行试点。
      ●王国强副部长强调,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符合现代的医学发展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一批基础好、中医特色浓郁的中医院开展“治未病”工作,有利于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预防为先的思想观念的普及。他要求中医院从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
      ●今年3月底,全国首个“治未病中心”在广东省中医院挂牌成立,各地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探索工作。
      ●6月24日,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中医院的负责人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等,在“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会议”上,汇报了各自在中医“治未病”探索方面取得的经验。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打开Google搜索引擎,键入“治未病”三个字,竟然可以找到6.7万个相关搜索项,而在一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