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研究新动态 > 正文
  • 浊毒理论:中医治脾胃病的新境界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1-04-29 07:58:00
  • 核心提示:  化浊解毒 独辟蹊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一旦伴发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现代医学界则视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认为不可逆转。然而,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近年来根据学科带头人李佃贵教授创立的“浊
      化浊解毒 独辟蹊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一旦伴发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现代医学界则视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认为不可逆转。然而,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近年来根据学科带头人李佃贵教授创立的“浊毒理论”,以化浊解毒为治则,采取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浊解毒、健脾和胃之法,应用系列特色制剂和协定方,临床疗效良好,打破了“胃黏膜萎缩腺体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

      “浊毒理论”是李佃贵总结前人理论及经验,经长年脾胃病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而创立的。他提出中医脾胃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将其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创立“茵连和胃颗粒”及“胃安1-6号”协定方等,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疑难病症的发病与病机演变的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制定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九种疾病的诊疗规范,有2个诊疗方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做为验证方案,并参与了临床路径的制定。

      持续研究 重点突破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长期以来研究方向明确而稳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即开展了慢性胃炎的研究。该学科提出了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郁热阴伤、气滞湿阻络瘀,并据此成功研制出新药“摩罗丹”,目前成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药物,第一批被收录到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针对重点病种研发的“胃元冲剂”、“谷神冲剂”、“疡平冲剂”等应用于临床也取得较好疗效。

      近年来,该学科围绕脾胃升降理论与胃癌前病变、慢性胃炎与浊毒及溃疡性结肠炎三个重点方向展开研究,促进了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近五年,该学科取得科技成果36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80余篇。目前,对3个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已由最初的单个病例的积累发展到规范的临床观察以及动物实验,逐步进行对其证治规律、疗效评价体系等的全面研究。

      建设平台 传承发展

      该学科目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胃炎浊毒证重点研究室依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时拥有中药药理实验室(省级)、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设有病床60张,病床使用率达到115%,年门诊量3.1万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45%。

      为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人才队伍,该学科自2004年起建立起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规定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都必须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位,对在职攻读学位人员予以相应的照顾,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报销全部学费,并鼓励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目前,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56.52%,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国家及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3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