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先人治未病 > 正文
  • 调养精神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2-24 08:20:00
  • 核心提示: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个基本方面,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尤重视调神养生。
    调神养生指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做到与

     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养神与养形两个基本方面,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
    说:“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养生尤重视调神养生。
        调神养生指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做到与世无争、心境平和等,始终保
    持良好的心态。古人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五脏皆藏精,精为神之舍,精气“生神、养神”,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所以“积精聚气”,才可会神。而神又能统精驭气,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这体现了中医的形神观,形(肉体)神(精神)统一和谐,则心身健康。神在于养,情在于节,调神是长寿之本。调神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心养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这段话原意是说善于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闲,排除各种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虽形体劳作但不使疲倦,能随其所欲满足愿望,使体健无病。
        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宽广胸怀对待生活。《寿世青编》有这样的话:“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即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信其自去。”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亦人人皆知。
    二、四时调神
        人的神志随四季节气而变。古人据此提出四时调神健身之法。即按照季节特点使精神情
    志做到春季活泼,夏令畅达,秋天恬静,入冬则藏而不泄。以此方式调养精神,必能适应外
    界变化,保持精神情志稳定。
    三、动形怡神
        动形,包括散步、传统健身术、体育锻炼等内容。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
    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此外,动形还有助于安眠,起到静神的作用。尤其是人到老年期后,脏腑气血虚衰,功能低下,出现神倦乏力而喜坐好卧,睡眠不宁,反
    应迟钝而且性情不定,通过适当的动形活动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四、以心治神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指的是一种现代心理疗法。心病起于自己,因此,
    “解铃还需系铃人”,用药物是治不了心病的。所以“以心治神”是提醒人们随时调节情绪,
    切勿独思苦想或愤怒不平。否则一旦致病,则会影响健康。
    五、节制情感
        生活中适时节制感情是修养高雅的表现。古语闻过则喜,是说别人批评了自己,不仅不
    生气反而高兴,即所谓“克己可治怒”。《增广贤文》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这都
    是忍怒宽容和节制情感的方法,显而易见,若能控制情绪,也是保健之道。
    六、移情易性
        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或改变内心焦虑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
    的事物上。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或使不
    良的情绪感适度宣泄,以恢复愉悦平和的心境。移情易性的具体实施方法很多,如经常欣赏
    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览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
    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
    在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
    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