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先人治未病 > 正文
  • 张仲景治未病四层涵义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7-13 07:40:00
  • 核心提示: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的始终。其中《金匮要略》把“上工治未病”列为全书之首,开编之纲。《伤寒论》中虽无“治未病”之明文,然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理、法、方、药运用规律处处体现着预防医学精神。因此“治未病”是仲景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原则之一,“治未病”的思想在仲景学术中已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

      笔者从个人临床医疗实践中感悟仲景“治未病”的涵义,将其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治愈病”四个层面。

      第一层涵义

      “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预防原则

      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是重视预防,提倡养生。《金匮要略》中指出:“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提示注意养生是预防疾病的首要条件。如何养生?仲景所论颇多,笔者归纳为四个方面。

      调神养心 仲景倡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责怪“唯名利是务”,认为必须重视调养心神,方是“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关键。

      “四时”养生 仲景重视四时养生,如《伤寒论·伤寒例》曰:“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柔刚也。”主张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即是说当顺应四时,外避邪风,养护健身,方能防患于未然。

      择选饮食 仲景曰:“不闲调摄,疾疢竞起。”指出饮食养生的重要意义。又明言道:“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强调了饮食合理,是健身防病的关键。故在《金匮要略》开篇即云:“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可见饮食性味,合于形体,相宜与忌,四时皆应,是养生防病的重要内容。

      房事养慎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提出“房室勿令竭乏”,此一语道出房事养生的关键重在节制房事,以防损伤元气而致诸病丛生,故房事养慎自古就十分重视。

      总之,仲景重视养生,预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在无事之前,不求既逝之后,故以未病先防为首。

      第二层涵义

      “既病早治”是“治欲病”的防患原则

      “治未病”的第二层涵义,旨在突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初期阶段。《黄帝内经》言:“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意在强调早治。再如《金匮要略》中指出:“适中经络,未传于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合九窍闭塞。”所以“上工”善于早期治疗,切不可贻误病机,导致传变。

      第三层涵义

      已病防变是“治已病”的预防原则

      六经病证有传有变,内伤杂病亦有传变,故须及时辨证已病,同时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防止病邪传变,做到辨证论治与辨证先防相结合,此医家必备之法术。

      已病防传 “传”,指病情顺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一般说,凡病邪侵袭,邪气内传,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故防邪内传,属当务之急,如《伤寒论》第8条曰:“太阳病……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为六经病证防止传经之法。又如《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又曰:“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仲景举例说明治疗杂病时防止脏腑相传的方法。此皆为治未病学术思想的体现。

      未变防变 “变”是指病情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传”与“变”多常互称为病情的进展。若病情急剧变化发展时,则当防止病情转为危重,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力挽败途。如阳明病中的清热救阴法与峻下攻实法,皆为防止病情速变危重而设。

      已变防逆 若疾病已进入危重之势,为防止病情变逆,危及生命,则当从速采取急救的防治措施。如少阴病“急下之”以存阴之法,“急温之”以回阳之法,均是急救之法。此外,仲景在救治之中论述了众多死证,以示病情的危急,当务救急,以挽阴阳离绝之势,此为预防疾病危逆而设。

      第四层涵义

      初瘥防复是“治愈病”的康复原则

      疾病新瘥,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阳阴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其方法有二。

      促“阴阳自和” 《伤寒论》曰:“……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阴阳自和的途径,一者不用药惟静养,自然疗能,阴阳自和。二者,少与扶正之品,促阴阳自和,早日康复。

      防病复发 《伤寒论》最后一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专论差后劳复诸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意在提示医、患注意预防疾病复发。预防的重点在于防止劳复、食复、房劳复、阴阳易、感邪复、伤神复等多种因素。此外,强调“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以防伤元气为先。

      总之,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为研究现代预防医学启迪思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