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
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的、与机体发育同步的生命过程。每一个体在其自身的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不同的体质阶段,从幼年(稚阴稚阳)一青年(气血渐盛)—壮年(气血充盛)—老年(五脏气衰),幼年时的活泼可爱,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中年人的成熟稳重,老年人的从容不迫,这都是同一个体由于其发育水平和程度的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体质特性。其中每个阶段的体质特性也有相应的差异,这些不同的体质阶段依机体发育的程序相互连续,共同构成了个体体质发展的全过程。
不同个体的体质发展过程,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个体问的差异性,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性别差异、某些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特禀体质。
2.体质与形神相关
体质是特定躯体素质(包括形态和功能两个方面)与相关心理素质的综合体,中医称为“形神相关”。每个个体的躯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都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形,就是形体,形态结构,比如人的高矮胖瘦、骨骼肌肉、毛发皮肤、五官九窍.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神,指的是生命功能,包括物质代谢、功能活动、性格心理、情绪反应等等,是可以感受到而不能触摸到的。神生于形,形主宰于神,神依附于形,神明则形安。形神相关,就是说形与神在人体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形体健壮则精神三蛊,生命活动正常;形体衰弱则精神衰弱,生命活动异常;形体衰亡,生命便因此而宣告终结。基于这种“形神相关”的生命观,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既包括形体要素,又包括心理要素,形体与心理的双重特性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一定的形态结构,可表现出其特有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是正常形态结构的反映,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在体质的固有特征中综合体现出来。体质分类或人群个体差异性的研究应当注重“躯体一心理”的相关性。
3.体质与天人合一
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例如:对待同一事件的态度,有人开朗乐观,有人忧郁烦恼;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也是一样,有人喜欢过冬天,不喜欢过夏天,也有人恰恰相反,喜欢过夏天而不喜欢过冬天。这些生理反应都表明,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有时环境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既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存在于自然之中,所以,每一个人的体质就必然烙上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印迹。“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在这个基础上又强调人和自然是和谐与共的,是生命存在的客观规律。个体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程度,往往表现在其个体体质特征之中。
(1)自然环境影响人体体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出生的时间、空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气象因素、生活条件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体质,其生命的表达、后来的寿夭及疾病的程度以及很多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云南有一个叫墨江县的地方,生双胞胎的人特别多。因为只有在那个纬度的地方的双胞胎特别多,所以有了双胞胎的节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们都跑到他们那里去聚会。到了双胞胎节时,大街上摆
开很多凳子,有九十岁相互搀扶着的双胞胎,也有抱在怀里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十分热闹。所以出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纬度的人,禀赋是不一样的。人的一生的生理病理、生死寿天都受这个影响。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这个人出生的地方十分寒冷,则与出生在炎热地方的人,性格是不一样的。夏季出生的人,性格上比其他季节出生的人更容易有自卑感。性格特征与出生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后天自然环境也造就出不同的体质人群。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对双胞胎,拆散后交给不同的人去抚养。一个长大成了大学教授,另一个成了商人。他们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后来弟兄两个由于所在的地方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因此他们生活习惯改变了;抚养的家庭不同,所以他们有很多的差异。也就是说,即使拥有相似的先天遗传背景,后天改变也会使这种相似性发生变异。一般而言,恶劣的气候环境可以培养人健壮的体魄和强悍的气质,而舒适的气候环境则会造就出娇弱的体质和温顺的性格。就我国而言,南方地区多湿热,北方地区多寒燥,东部沿海地区为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西部地区则为大陆性气候。因此,西北方的人形体多壮实,人的性格较为豪爽粗犷,皮肤腠理偏致密,容易感受风邪、寒邪、燥邪,其阳虚体质较多见;东南部的人体质多瘦弱,人的性格多婉约含蓄,皮肤腠理偏疏松,容易感受风邪、热邪、暑邪、湿邪,阴虚体质较多见。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废水、废渣等环境污染物,都会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从而影响人的体质。环境污染对体质的危害,一是致敏作用,可形成“敏感个体”;二是致变作用,使体质类型的相对稳定性发生根本改变,如致畸、致癌等;三是致病作用,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均与环境污染有关。l976年意大利发生塑料袋燃烧中毒事件,事后有不少人发生性欲减退、阳痿、精子数量下降、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所有这些改变可能与长期接触环境雌激素的水平增加有关。
目前,各种潜在威胁最终必以牺牲人类自身的健康为代价。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人的文明程度的一项指标。人类只有主动积极地保护自然环境,不再造成新的污染,时时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适应自然,保持建康的体质。
2社会环境影响人体体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得以摄取大量脂肪饮食,出行有汽车和飞机,生病有药物迅速解除病痛,夜晚有人工照明驱除黑暗,天热有空调降温。这些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对人类体质的形成、疾病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生活条件改善,缺少运动,摄取热量过多,致使大量肥胖者出现,造成了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类型人群的增多。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介入,人们不必再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而是生活在人工营造的恒定环境之中,这将会给人们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时代新病。电气化进入工作区及家庭,使夏季室外酷暑炎热,室内冷气习习;冬季户外冰雪凛冽,屋内暖气融融。温度的悬殊使人体腠理汗孔骤开骤闭,开闭无常,日久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失去其特定的内环境稳定性,久而久之亦能影响体质。
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性的。由于人体不断接受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就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感知和反应。每个人的社会行为都是与他人相关的,比如友谊、感激、爱情、仇恨、嫉妒古代医家如何认识体质等等。这些个体与个体之问或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心理反应,构成了社会心理。不同社会心理环境,对人的体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为改变和维持既定社会地位,不可避免地参与各种竞争。社会生活的剧变、信息流量的膨胀、效率意识的增强、人际关系的复杂、物质利益的分化等,使现代人精神紧张、情绪躁动、心灵疲惫、焦虑不安,形成强烈的精神刺激,从而影响或改变体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