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未病先防 > 正文
  • 如何使老年人更健康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2-13 09:51:00
  • 核心提示: 合理饮食,保持良好膳食习惯。饮食是人体后天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没有饮食,人无法生存,饮食结构不合理,人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合理饮食,保持良好膳食习惯。饮食是人体后天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没有饮食,人无法生存,饮食结构不合理,人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和年轻时相比都相对较差。因此,合理饮食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应该坚持以下几项饮食原则:

        忌暴饮暴食: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解毒能力低下,血管弹性变弱,不少人动脉硬化,尤其不能承受暴饮暴食所带来的危害。暴饮暴食会给肠胃加重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发生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死。所以进餐时,宜细嚼慢咽,这既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又可避免引起哽噎呛咳。

        忌过食:一般老年人,吃得太多,摄人的量超过人体的需要,就易肥胖。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太长,会造成消化不良。同时,还会使横膈的活动受阻,引起呼吸困难,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还会加重肝脏和胰腺的负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节制饮食。

        忌随意饮食:人到老年,各种功能日益减退,消化代谢也如此。因此,营养上需要特殊补充,不要随意饮食。首先,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米、面要比一般成人少食些;其次脂肪对心、肝不利,所以也要少食。一般老年人每天摄人lO09瘦猪肉,209植物油,就可以满足自身需要了。另外,要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多吃豆类、乳类、鱼类、蛋类和瘦肉等食物。要多吃含铁丰富的油菜、西红柿、桃、杏和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绿叶蔬菜。并且要尽量多喝水,因为喝水太少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脑、心血管病变,影响肾的排泄功能。

        忌冷食、冷饮:炎热的夏季,适量喝些冷饮,吃些冷食,有助于防暑降温和改善食欲。然而,由于老年人胃肠黏膜已发生退行性变化,胃酸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逐步减少,使消化功能下降,如经常吃冷饮、冷食,可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低温还可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

    夏季还宜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或含盐饮料,以防中暑。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少吃或不吃冷饮、冷食。

        忌偏食:老年人由于食欲不好,饮食常有偏嗜,喜欢吃某一种食物,这是应该纠正的。因为食物有五味,偏食则对身体有害。饮食的品种要多样化和合理搭配,做到五味调和,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的需要。

        忌口味太重:老年人舌部的味蕾部分萎缩退化,味觉神经也比较迟钝,胃口欠佳,喜欢吃些浓汤厚味来刺激食欲。这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不利,食物宜清淡忌咸忌腻。

        食物忌硬:老年人牙齿大多数已动摇或脱落,咀嚼困难,因此食物宜煮烂、做软,以利消化吸收,不宜吃坚硬的食物。

        食品忌陈:老年人抵抗能力低,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胃肠蠕动弱,若食品不新鲜,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肠道感染。

        忌食物过烫:由于食管前方紧靠左心房,吞咽高温饮食后,会立即影响心率,有时还能引起心律失常;另外,长期饮食过烫,还易诱发食管癌。

        忌饮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饮后令人兴奋,难以入寐。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块状的鞣酸蛋白,不易消化,甚至可产生便秘。长期饮浓茶还会造成维生B1的缺乏及铁的吸收不足。另外,饮茶要适量,如饭前多饮,会冲淡胃酸,影响消

    化。最好在饭后20分钟左右饮些淡茶,有助于消化,解油腻,清理肠胃。

        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疗是促进健康的一种容易坚持且疗效显著的方法。下面给老年朋友介绍几首适合老年人食用的食疗方:

        红花三七蒸老母鸡:老母鸡l(约有l000g),三七l0g,红花15g,陈皮l0g

        将老母鸡宰杀,剖腹去内脏,洗净后,放人三七、红花、陈皮,文火蒸熟,至肉烂,加葱、盐、姜调味,分餐食之。

        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能。适用于血瘀体质的老年人。

        芎归三七炖猪肉:川芎69,当归99,三七l09,猪肉5009

        以上诸物同放人煲内,清水适量,文火炖23小时,饮汁吃肉,连服56天。

        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能。适用于血瘀体质的老年人。

        瓜蒌陈皮薏米粥:瓜蒌l59,陈皮l09,薏米309,大米509

        把前两种原料洗净,加适量水熬煮成汁,然后去渣,再加适量水和薏米、大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服用l小碗作为早餐或者晚餐食用。

      具有较好的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功能。适用于痰湿体质的老年人。

        枸杞川芎狗肉汤:狗肉500g,枸杞子30g,胡桃仁l5g,菟丝子15g,川芎l0g

        将狗肉切丝,枸杞子、胡桃仁、菟丝子、川芎洗净,用纱布包扎,人锅,加水适量,小火煎煮2小时,捞出药包,加入适量盐、姜等调料,分顿食用,吃肉喝汤。

        具有较好的温补肾阳功效。适用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

        当归肉苁蓉羊肉汤:羊肉250g,当归15g,肉苁蓉l5g,覆盆子l0g,金樱子l5g,续断l0g

        取羊肉洗净切成丁,将肉苁蓉、覆盆子、金樱子、续断、当归用纱布包扎与羊肉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羊肉熟烂,捞出药包,放入食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冷却,吃肉喝汤。

        具有较好的温补肾阳功效。适用于阳虚体质的老年人。

        老年人应注意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不同的精神情志会对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情志舒畅,精神愉快,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则正气旺盛。体质平和,内可抵御七情、饮食之伤, 之害。反之,外可防六淫情志不遂,

    脏腑气机、阴阳气血失和,就会引起多种疾病。

      一个好心态是健康、长寿、幸福的金钥匙。心

    理平衡并非心如枯井,更非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智慧的平衡,理性的平衡,它使人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正确地把握自己,做到“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遇事莫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而是冷静看待,理性分析,适度应对。“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展。”

        快乐是自己找的,痛苦也是自己找的。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不比。理性对比,比出向上,比出动力,让你天天快乐,促进健康;盲目攀比,比

    出怨气,比出怒气,让你天天痛苦,导致疾病。世界就是这一个,快乐和痛苦,不在外界,而在你自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间都是好季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老年人常有的感叹。老来伤 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不可忽视。老来伤感通常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怀旧。人老恋旧事,喜欢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而过多地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则必然会因过去的好时光逝去而遗憾。二是恋友。老来失伴,挚友作古,常会使老年人痛心疾首,悲伤过度。三是失落感。离、退休后无所事事的清闲,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儿女们做事违背自己的意愿等,都会使老人产生失落感。

        一般地讲,老年人偶尔追溯往事,怀古忆旧,是人之常情,无碍健康。如果过度沉湎于往昔,终日在回忆中叹息伤感,势必增加寂寞、孤独、忧郁情绪,使人茶饭无心,夜不成寐。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轻者容易引起心理疲劳,出现种种不适感;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焦虑、忧郁、自卑等,以致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由于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功能也会失调,使机体免疫力、代谢力和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各种病魔接踵而至,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动脉硬化等,严重的还能诱发精神分裂症,甚至癌症的魔影也会乘虚而人。伤感过度者,还会走向轻生的绝路,酿成人间悲剧。

    保持精神愉悦,乐观开朗,使精神继续有所寄托和安慰,是维系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准则。老年人应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根据自己的精力、体力、爱好和兴趣,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广交朋友;养花、养鸟既能丰富生活内容,又能陶冶性情,美化环境,增添乐趣。不少老年人喜欢钓鱼,由于钓鱼常在江河湖滨,能呼吸馥郁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可使人精神振奋,心情宽畅。天生喜静的老人,也可练练书法,学学绘画,甚至写写回忆录,既可修身养性,又能增长知识。总之,老年人心情豁达,乐以忘忧,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才会有益于晚年的健康和幸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