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治未病专区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治未病专区 > 未病先防 > 正文
  • 体质三级预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2-13 08:23:00
  • 核心提示: 当代医学模式的特征是从重洽疗转向重预防,将整个卫生事业纳入到预防的轨道上。王琦等学者提出“体质三级预防学说”,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为从人群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可能的方法与途径。1.

        当代医学模式的特征是从重洽疗转向重预防,将整个卫生事业纳入到预防的轨道上。王琦等学者提出“体质三级预防学说”,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为从人群角度预防疾病提供了可能的方法与途径。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Pfimary Prevention)也称病因预防。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目标。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气是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病

    邪的抵抗力,以及维护健康的能力。正气的强弱与否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中医发病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预防疾病的发生,必须从邪正两方面着手。   

        偏颇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存在同气相求现象,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因为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间存在一种相互类聚、相互亲和、相互同化、相互配合的现象,古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同气相求”。特殊体质(偏颇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就存在这种同气相求现象。例如阴虚体质,对热邪的耐受力较弱,易感温热之邪;阳虚体质,对寒邪的耐受力较弱,易感阴寒之邪;痰湿体质易感湿邪,易患痰湿为患的疾病,如眩晕、胸痹、痰饮等。具有某种偏颇体质的人,未发病时体内即已蕴含一定的病理基础,在病邪作用下,机体代偿失调,病理性产物超过一定程度,便形成相应的证候而发病。因此,对于具有偏颇体质而未发病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积极改善特殊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对特殊人群的病因预防,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

       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

    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以痰湿体质病因预防为例,痰湿体质者以痰湿内留为特征,在饮食上宜清淡,宜选择一些有化湿健脾功能的食物,如蔬菜、水产类食物等,忌肥甘厚腻。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经常运动可调节气血、津液的布化,有利于痰湿体质的改善。而运动又当适宜有度,“莫大疲强所不能堪”(《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在用药上,宜健脾芳化,忌阴柔黏滞。当时值长夏雨季,痰湿体质者易出现精神困 顿、神疲不振,甚至胸脘痞闷、纳呆厌食、汗出不彻,这是在外界湿环境的诱发下,痰湿体质由量变到质变表现为痰湿证的缘故。故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痰湿体质者应注意保持居室干燥,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以防止相应证侯的发生。如有必要,亦可运用化痰利湿的方剂,改善痰湿体质,消除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总之,痰湿体质人群的一级预防应抓住改善特殊体质这一中心环节,消除体内多余痰浊、膏脂,撤其痰饮、痰浊、痰火的内在盘基,同时注意避免气候环境、药物、饮食等外在因素中湿邪的侵袭,防病于未发或未传之时。

        在今后中医体质预防医学的建立中,应加强各种因素对体质作用规律的基础研究,广泛进行不同人群体质状况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上述工作的开展,将使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手段更为多样与有效。

    2.二级预防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

    卧、久视、久听;莫强食饮,莫大

    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

    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 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普查(筛选)、定期体检、高危人群重点监护等。

        《素问·八正神明论》日: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日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强调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传变途径,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阻断病势的发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说明应在疾病之初就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否则等到疾病深入体内则病情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早期发现的具体方法有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等。中医体质学说为疾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了简便的筛检措施和确立高危人群的方法。

        对某种疾病来说,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筛检(screening)是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检查措施,在健康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是早期发现病人的

    的人(均为筛检阳性者)区别开来。一种方法。筛检工作的第一步即是将健康人(筛检阴性者)与可疑患该病或患该病对筛检阳性者必须进一步确诊,对确诊的病人再进行必要的治疗。通过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的评定,可以将人群中健康人与可疑患病或患病的人区别开来,即平和体质者为筛检阴性,偏颇体质者为筛检阳性。以后应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区分可疑患病但实际无病的人和真正的病人。对于具有偏颇体质而未发病的人可以通过改善体质进行病因预防,对于已患病者则予以相应的治疗。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通过康复治疗,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体质是证候产生的背景和物质基础。把握患者的体质特征,有助于透过错综复杂、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临床症状抓住疾病的本质,提高临床防治的水平。

        注意患者的体质差异还有利于确定证候的变化趋向。证具有变化的特征,证的变化趋向是由体质决定的。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证候始终不会脱离体质这条轴线,终归受体质制约。因此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到体质对证候的制约与影响,从而掌握证候的转变规律,更好地为治疗服务。

        在治疗中注意积极改善患者的偏颇体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证候,治愈疾病。在证候消失、疾病痊愈的同时,由于患者的偏颇体质得到了纠正,消除了证发生的基础,使机体增强了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因而能够预防疾病的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