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医家历经多年,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总结了青、赤、黄、白、黑五色,不仅与身体相应的内脏变化有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一些病邪的性质。而色泽的具体变化则反映机体精气盛衰的情况。
望其浮沉,以辨病位之表里
浮,是指显露于皮肤之间且较易看出的面色,浮色一般出现在疾病的初起之时,说明人体发生的病变属于表证,即病变发生于人体的表面。沉,是指隐约存在于皮肤之下,沉色一般说明人体发生的病变属于里证,即病变一般发生在体内。如果脸色初浮而后沉,就说明病已经从表人里,由浅人深,病邪已侵入身体内部;如果脸色由沉而转浮,则说明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察其清浊,以辨病性之阴阳
清,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明亮而清润,清色一般说明人体发生的病变属于阳证。浊,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晦暗而混浊,浊色一般说明人体发生的病变属于阴证。如果面色从明亮而清润变得晦暗而混浊,就说明阳证已转化为阴证;如果面色从晦暗而混浊变得明亮而清润,则说明阴证已转化为阳证。
观微甚,以辨邪正之虚实
微,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浅淡,微色一般说明人体正虚或邪轻。甚,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较深、较浓,甚色一般说明人体邪气盛或病势重,属邪实。如果面色由浅变深、由淡变浓,就说明病由虚证已转化为实证;如果面色由深变浅、
由浓变淡,则说明病由实证已转化为虚证。
视散抟,以辨病程之长短
散,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疏离散开,如淡云初散。散色一般说明病程较为短暂,是邪气尚未积聚的表现,就是说患病的时间比较短,且病情逐渐缓解。
抟,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壅滞、团聚。抟色一般说明病程较为持久,病情深重。如果面色从疏离变成壅滞,就说明体内的邪气正在逐渐聚集,病情将延续一段时间;如果面色从团聚变成散开,就说明体内的邪气正在逐渐消散,病情将缓解。
别泽天,以主预后之吉凶
泽,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明润而有光彩,泽色一般提示虽病而气血未衰,病有生机之意,主吉象。天,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枯槁、暗淡,天色一般提示人体气血枯竭,精气严重受损,主凶象。如果面色从泽润变得枯槁,就说明体内的精气逐渐衰弱,病情趋于严重,并有恶化之意;如果面色从枯槁变得泽润,就说明体内的正气正在逐渐恢复。
总之, “望色十法”可以从整体上辨明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久近、吉凶等情况,学会此十法就可通过面部的色泽看健康状况。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