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时,要选择在白天自然光线比较充足的室内进行,尽量放松面部表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外界干扰,同时以平时的面部情况作为参考。要注意以下两个诊断要点:一是采用比较的方法,以常测变,去辨别各种异常征象;二是要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总之,面诊时必须注重内与外、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
望面色
自然界的颜色丰富多彩,古人执简驭繁,把面色分为青、赤、黄、黑、白五种。五色的变化以面部最为突出,而且面部又与脏腑经络相应,可以反映其内部相应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五色诊法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
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会出现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化和肝癌病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暗黑萎黄。总之,色深沉、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重;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搏聚凝滞一团,则病重而难治。
望五官及舌
根据藏象学说理论,我们来重点了解一下五脏与目、舌、口、鼻、耳的对应关系。面部官窍的各种异常征象,可以提示相应脏腑的病变,如肺开窍于鼻,鼻塞流涕,多为肺气不宣;肾开窍于耳,长期耳鸣,多为肾虚;肝开窍于目,肝胆湿热,可出现脘腹饱胀、食欲不振、身体颜色发黄等,而目睛发黄是其主要症状,可根据舌象的各种异常变化,来观察脏腑的病变等。
望面容
面部是颅神经支配较集中的部位,面容不仅可以显示出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反映出人的健康状况。脑部及全身机体的活动状况,大都能从面部颜色和征象中反映出来。
①面色微黄而带红润,精神饱满,表情自然,稍有光泽,乃正常人面容。
②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呼吸和脉搏增快,乃提示急性病,如大叶性肺炎、痢疾、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传染病。
③面部浮肿,眼睑水肿苍白,眼裂小,额部有指压下凹现象,尤其是清晨较重,此乃肾病的症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