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寰枢椎半脱位多见于8岁左右的儿童,多无明显的外伤史,上呼吸道感染和颈枕部的炎症常为诱因,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发病突然,往往会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我科2001~2007年共收治小儿寰枢椎半脱位患儿11例,经枕颌带牵引,配合抗炎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本11例患儿,男4例,女7例;年龄2~10岁,平均7.5岁;近2周内有鼻咽部炎症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史者10例,1例有轻微外伤史。均表现为突发性头颈倾斜、颈部肌肉痉挛,颈椎活动受限,不能自行矫正,四肢感觉、运动正常。所有患儿均经X线及MRl检查确诊。
所有患儿均采用枕颌带牵引,牵引重量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调整,一般初始重量0.5~1.5kg。牵引时肩下垫一薄枕,使颈部轻度后伸,头两侧置沙袋以防旋转,床头抬高以保持体重与牵引力的平衡,睡觉时身体两侧放置枕头以保证持续有效的牵引。牵引持续2~3周,期间拍床头X线片观察,根据情况调整牵引重量和力线,同时抗炎对症治疗。经拍X线片证实复位、去除牵引后继续颈围领固定3~4周。
治疗结果
11例患儿经治疗后头颈倾斜和颈痛症状消失,头颈活动正常,X线片示寰枢关节解剖位置恢复正常,门诊复查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发生。
讨论
寰枢关节是脊柱椎体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寰枢椎之间没有发达的肌肉保护,靠较强的横韧带和其他细小的韧带连接在一起,可以满足头颈灵活地完成点头和摇头动作,但其稳定性较差,加之小儿头颅在身体中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容易引起4,JL寰枢椎半脱位的解剖学基础。儿童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感染的机会较多,炎症的侵袭可使横韧带充血松弛,甚至可在颈部肌肉痉挛的情况下发生止点部撕裂,使患儿在轻微外力或无明显外伤史的情况下导致半脱位。本组10例有鼻咽部炎症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史,1例有轻度颈部扭伤史。,所以对于近期有咽部及颈部炎症的患儿出现突发性斜颈、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时要考虑本病的存在。
对于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除了要考虑不典型的病史、近期内鼻咽部炎症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诱因外,影像学上我们要拍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同时行颈椎MRl检查。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作出诊断:①张口位X线片: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不对称,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值>0。5mm;②颈椎侧位片:齿突前缘至寰椎前弓后缘间距即ADl值>5mm;③通过MRl检查排除了颈椎其他疾患。必要时CT三维重建更能清晰显示。在诊断时要慎重,以防误诊和漏诊。诊断明确后,采取枕颌带牵引,配合抗炎对症治疗,期间要注意牵引重量和力线的调整,还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手法复位由于儿童不合作可能造成颈脊髓的损伤,故不推荐采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