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师考试 > 正文
  • 20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09-03-25 14:32:00
  • 核心提示: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医学教育 网收集整理

      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交感互藏

      4.阴阳的消长

      5.阴阳的转化

      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与胜复

      3.五行相乘与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5.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八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

      要点:

      1.人体之精的概念

      2.人体之精的功能

      3.人体之精的分类

      细目二: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三: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四: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五:神

      要点:

      1.神的基本概念

      2.神的生成

      3.神的功能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第九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应用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3.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4.瘀血的病证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形成

      3.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精、气、血失常

      要点:

      1.精的失常

      2.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精、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医学教育 网搜 集 整理]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精气血津液

      6.三因制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