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中医疗法 > 正文
  •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噎膈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吴又汀 时间:2013-01-15 10:48:00
  • 核心提示: 案1 洪某,男,48岁。1998年12月19日因胃溃疡穿孔急诊入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伤口I期愈合。12月11日出院后因饮食失节,5天前始出现胃脘胀满,呕吐未消化食物,逐渐加重至反胃,呕吐频频不能进食。至我院外科就诊,诊断为胃大部

     案1  洪某,男,48岁。1998年12月19日因胃溃疡穿孔急诊入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伤口I期愈合。12月11日出院后因饮食失节,5天前始出现胃脘胀满,呕吐未消化食物,逐渐加重至反胃,呕吐频频不能进食。至我院外科就诊,诊断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性水肿,治以抗炎,补充水电解质,解痉,支持治疗,禁食3天,3天后病情无缓解来院复诊求治。刻诊:面色(huang白+光)白,形体瘦削,精神萎靡,呕吐涎沫不止,张口任其自流,质黏无嗅,偶吐酸水,胃脘痞满不适,大便五日未解。舌淡,苔白滑,脉濡滑。中医诊断:噎膈,证属术后脾胃气虚,痰浊中阻,胃气上逆。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药用:旋覆花12克(包煎),赭石15克(先煎),党参2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苏梗、枳壳各10克,厚朴14克,柿蒂6克,吴茱萸2克,黄连4克,大黄8克,炙甘草8克,生姜3片,大枣3枚。4剂,水煎服。每日1剂,频频茶饮。

      二诊:反胃呕吐渐止,进流汁饮食后稍感胀满,偶反酸,吐涎沫,大便已解,药已对证,守上方减大黄,5剂。嘱注意饮食调摄,少食多餐,软食。

      三诊:药尽诸症悉除。饮食精神转佳,唯因调摄不当,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查血常规:RBC2.41012/升 ,HB78.9克/升,证属脾胃亏损,气血两虚,投以八珍汤加味。5剂,水煎服。继以参苓白术冲剂送服归脾丸,调理月余痊愈。

      案2  游某,男,82岁。于2005年4月2日初诊。患者于3月5日在武汉某医院因食道癌手术,术后半月痊愈出院,因饮食失节,近2日进食则梗塞呃逆频频,呕吐食物及酸苦水,甚则呕吐涎沫,不能饮食,脘腹不适,消瘦,精神疲惫,大便3日未行,尿短微黄,舌淡苔白欠润,脉结代弱。中医诊断:噎膈,证属脾胃气虚,痰食中阻,胃气不降。治以降气化痰,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药用: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2克(先煎),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厚朴10克,炙黄芪15克,藿香10克(后下),黄连4克,吴茱萸2克,火麻仁15克,肉苁蓉15克,木香6克,砂仁6克,炙甘草6克。5剂,水煎服,频频茶饮。

      二诊:呕吐呃逆渐止,大便已解,可进流汁饮食,精神转佳,舌脉同前,守上方减藿香,5剂,水煎服。

      三诊:饮食二便如常,脉较有力,嘱少食多餐,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巩固治疗月余而愈,3年后因他疾去世。

      按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166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主治伤寒表解,中阳气虚,痰饮内聚,胃气上逆证。以上二病例虽非伤寒已解,却为术后脾胃气虚,痰浊中阻,胃气上逆之噎膈证,与旋覆代赭汤证病机相同,故用旋覆代赭汤益气降逆,加二陈汤化痰和胃,左金丸辛散清火,大黄、火麻仁等通腑导痰涎下行,使脾升胃降功能得以恢复,药物根据二人年龄体质病因不同略加损益而获佳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