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治足跟溃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 时间:2012-07-12 09:21:00
核心提示: 高某,男,58岁。2012年3月7日初诊。2年前左小腿外踝、足跟处外伤,经在某院治疗后,惟足跟处伤口至今不敛。患者述其平时伤口处有少许黏液渗出,经常用硼酸粉开水浸液后纱布湿敷,暂能缓解。近半年来午后及晚间稍有痒感。查见
高某,男,58岁。2012年3月7日初诊。2年前左小腿外踝、足跟处外伤,经在某院治疗后,惟足跟处伤口至今不敛。患者述其平时伤口处有少许黏液渗出,经常用硼酸粉开水浸液后纱布湿敷,暂能缓解。近半年来午后及晚间稍有痒感。查见左足跟处有1.2×1.0平方厘米大溃疡面,深5毫米,皮肤呈淡紫红色,有较多黄色黏液附着。化验空腹血糖、尿十项、血常规、跟骨X线摄片均正常。诊断:足跟溃疡。证属病程较久,湿热蕴结,血络瘀阻,肌肤失养而致溃疡。治则:渗湿清热,活血化瘀,生肌敛口。处方:土茯苓30克,萆薢30克,薏苡仁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当归30克,白及30克。水煎适量,浸泡患足,每次30分钟,日2次,2日1剂。洗后用当归粉10克,白及粉10克,凡士林100克,充分调匀,高压消毒后涂于患处。
方用6剂患处渗出黏液明显减少,疮面由紫红转淡,溃疡口变浅缩小,痒感消失。原方去地肤子,继用6剂,溃疡面敛口愈合,皮肤变平。
本例足跟溃疡2年余未愈,审因辨证是患处外伤日久,致湿热互蕴,血行不畅,瘀阻肌肤,失其润养所发。选用药中土茯苓清湿热利湿解毒,可治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萆薢渗湿清热,治湿热所致疮毒,前人有萆薢“治湿最长”之说;薏苡仁清利湿热,排脓消肿;黄柏清热燥湿,解毒医疮;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清湿热止痒;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当归活血补血;白及生肌敛口。诸药合用,湿热清解,血活络通而溃疡面愈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