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斌,许红英
(荆州市中医院妇科,湖北荆州434000) ,
关键词:调经一号方;经前期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71.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8)02-0069-01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症状较重者需用药物来缓解。既往研究表明,阿普唑仑、苯巴比妥、氯丙咪嗪、帕罗西汀、维生素Bs、可乐定等可缓解PbfS症状,但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大。近年来,笔者采用调经一号方治疗PMS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4年8月一2006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前妇女,年龄在30~45岁之间。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的PMS诊断标准“。,所选择的病例主要症状为情绪抑郁、焦躁、易怒、疲乏、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腰骶部或下腹部胀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或正患有精神病;②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物;⑨正患有躯体疾病及在经前加重的躯体疾病;④月经不规则;⑤怀孕或计划怀孕;⑥以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经前期不适。将符合上述标准的20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0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服药,服至行经之日止,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给予调经一号方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香附、郁金、川芎、益母草。随证加减:小腹胀痛甚者,加青皮、木香、槟榔;焦躁、头痛、头晕甚者,加炒栀子、牡丹皮;腰酸痛甚者,加牛膝、乌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顿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0 mg/d,分3次口服,作为安慰剂对照。入眠欠佳者每晚并用阿普唑仑0.4~0.8 mg。
l 3评定方法与标准
自行制定PMS症状日记表,将PMS症状分为情绪抑郁、焦躁、易怒、疲乏、失眠、头痛、乳房胀痛、腰骶部、下腹部胀痛评分指标。嘱患者于月经前7 d记录,自行连续记录3个月经周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嘲评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症状减轻,不影响学习与工作,或症状消失半年内复发;无效:症状无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
4结果
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治疗组治愈62例,好转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66例,总有效率为34.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后进行评分,在年龄、体重、经期等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
5讨论
近年来,育龄妇女PMS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其症状十分复杂,严重程度不一,可分为身体、精神症状两大类,如焦虑、抑郁、水钠潴留、疼痛、低血糖,多在月经前1周出现,月经来潮后缓解。其发病原因复杂,有社会、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脑神经递质学说、前列腺素作用、维生素Be缺陷等多种原因,治疗药物也纷繁复杂,令患者无所适从。
PMS属于中医“月经前后诸症”范畴,多由于肝气郁滞、脾气虚弱所致。金元时代名医刘河间就提出了治疗妇科病“中年重视调肝”的学术思想。肝藏血,主疏泄,性条达,如素性忧郁。情志所伤,则伤肝乘脾,加之经前阴血下注,冲任脉盛,肝失所养,气冲而血流急,经脉壅滞,气结而血滞益甚,冲任失畅而致此病。治宜疏肝健脾、和血通络。调经一号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解郁;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虚;香附、郁金理气疏肝;川芎、益母草行气活血调经。诸药相伍共奏疏肝扶脾、理气调经的功效。随证加减用于治疗PMS的焦虑和身体症状可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2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550.
(收稿日期:2007-08-.28,编辑:蔡德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