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自然生存期约l~6个月。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准确、疗效显著以及副作用少等特点。近10多年来,介入治疗已经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又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笔者在2004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
1临床资料
1.1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我院B超、CT、AFP及肝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不能(或不愿)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诊断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卡氏评分≥60分。
1.2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1岁;肿瘤直径>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Seldinger法插管,下路从股动脉插管(插管治疗后拔管),上路从左锁骨下动脉或胸主动脉插管(植入动脉导管药盒系统),导管分别经腹主动脉进入肝固有动脉,选择进人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化疗药灌注或化疗性栓塞。化疗药物:吡柔比星60 mg,丝裂霉素10 mg,氟尿嘧啶O.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第一次介入治疗结束后加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基本方为:柴胡
3疗效观察
3.1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比介入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情况。
3.2毒副反应分级 两组病人治疗后毒性反应均按《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估。
3.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全部统计过程在SPSSl2.0中进行。
3.4治疗结果 经统计分析,骨髓毒性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但P>0.05;肝功能毒性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消化道毒性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见表1)
4讨 论
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有效的、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根治性切除手术。但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发展迅速,发生转移早,故临床上不少病例确诊时已不适宜行手术切除,且肝癌手术切除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在这些复发的病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也无法再行手术切除。故非手术疗法对这一部分病人起到了缓解病情,减轻痛苦甚至延长生命的目的。在众多的非手术疗法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又是一种应用较广泛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但同时又会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诸如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由于肝动脉的栓塞治疗,堵塞了癌瘤的动脉供血,而肝癌的动脉供血占95%,而且化疗药和碘油的混合液长期停留在肿瘤内高浓度直接作用,对肿瘤的杀灭,控制和缩小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一般体质较差,对介入治疗的反应耐受性差,化疗药物的作用容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
从中医上讲,原发性肝癌属于祖国医学“积聚”、“肝积”等范畴。一般认为肝癌病初多为情志不畅而肝气郁结,气滞则血不畅,气血凝滞,久则积聚。瘀热内结,脾气亏虚,邪实正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于肝癌的全病程。主要证候表现为虚、郁、瘀,即肝肾阴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3个方面。因此,采用中医辨证配合介人综合治疗,对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及防治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柴芍六君子汤中,柴胡、白芍重在疏肝柔肝,柴胡味苦微辛,性微寒,人肝经,为疏肝解郁之要药,柴胡量大则散,量小性升,故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