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顽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病人的10%~20%,多见于血糖长期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表现,患者多表现为顽固性的无痛性腹泻。现代医学对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在治疗上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认为长期稳定血糖是治疗最根本的措施之外,一般常应用的药物主要有改善神经功能药物、胃肠动力药物、抗胆碱药物及抗菌药物等,但疗效并不满意,而中医临床把此证归属于“泄泻”之中,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可同时兼顾糖尿病和泄泻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改善其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其复发。现综述相关文献,以期更好地认识该病的病因病机、寻求治疗该病更有效的途径。
l对病机的认识
王氏认为发生本病最根本的原因为脾气本虚,故健脾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并可酌情加入渗湿止泻及涩肠止泻之品,此外再根据患者所表现的脏腑虚实寒热的不同进行辨证施治,常可获得佳效。梁氏也认为脾气虚弱,中气不足贯穿于全过程,故自拟健脾止泻饮加减治疗。彭氏则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久病损伤脾胃,阴精耗伤,阴损及阳,脾病及肾,肾关不固,肾阳衰微,命火不足,不能温运脾土,脾失健运,以致水反为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运化失调,形成泄泻,因此糖尿病性腹泻病机是脾肾两虚为其本,湿滞内停为其标,故以健脾固肾法为主治之。而杨氏等则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及阳虚血瘀型三型进行论治。
2运用中医药治疗情况
由于该病病机复杂,针对腹泻大多医家根据中医“泄泻”进行辨证施治,或采用纯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或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分型论治,或以经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或采用自拟方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王氏将本病分为四型,并分别施以相应方剂加减施治:寒热错杂型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肝郁乘脾型予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味;脾虚泄泻型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阳虚型予以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张氏将本病辨为气阴两虚、脾虚肝旺、中虚湿滞及脾肾阳虚四型,并分别选用人参乌梅汤加减、痛泻要方加味、七味白术散加减、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王氏为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在临床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黄连素片,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9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证明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
陈氏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46例,予维生素B1 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甲钴胺500ug肌肉注射,每日1次,乐可宁O.1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依帕司他50mg口服,每天3次,中药用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46例所用西药同治疗组,但不用中药,两组治疗期间仍用降糖药,予糖尿病饮食,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平均治疗2.3个疗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平均治疗2.6个疗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
彭氏等观察总结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糖尿病并发腹泻的疗效,共治疗糖尿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0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若血糖>12mmol/L者,加服消渴丸10粒);对照组40例用优降糖配合丽珠肠乐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为97.5%,对照组为90.1%。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性腹泻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胡氏治以健脾渗湿之参苓白术散化裁,酌加温肾收涩之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0例中,27例平均治疗8d腹泻消失,大便每日1次,成形,空腹血糖平均值降为316~1112mmol/Lo王氏采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法,施以四神丸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23例,日l剂,l周为l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继续使用降血糖的西药,停止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治疗腹泻的药物,结果经治疗1—4疗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16%。李氏等以真人养脏汤为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32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ll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
3体会
糖尿病性腹泻属顽固性的功能性腹泻,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但在治疗上只侧重于减轻或缓解糖尿病性腹泻的症状,不能针对根本病因进行治疗,故疗效不满意,且易反复发作。综合上述文献报道可知,中医药疗法在该病的治疗上疗效可靠,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糖尿病性腹泻可参照“泄泻”论治,但由于该病毕竟属于糖尿病之腹泻,故在治疗过程中应在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针对腹泻进行治疗,由于糖尿病可参照“消渴”证论治,故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应当同时兼顾消渴证和泄泻两个病证进行辨证施治。泄泻的病变脏腑以脾胃、大小肠为主,而糖尿病腹泻的病变部位往往不是涉及单一脏腑,在治脾的同时常应兼顾它脏,尤其当注重脾肾同治。综上可知,诸医家或单从脾胃论治、或脾肾同治,也有从肝脾论治者,临证当仔细斟酌,辨证施治,且当注意急则止泻,缓则补益的基本原则。另外,本病病程多较长,属慢性疾病,其病变性质多当从虚从寒论治,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用药选方方面,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大多医家选择经方加减,且应适当使用涩肠止泻之品,以实现标本兼顾的目的。常用方剂有健脾止泻的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具有温中散寒之功的理中汤,也常应用温肾健脾以止泻之四神丸、真人养脏汤等,其它可应用的方剂如半夏泻心汤、痛泻要方等。常用药物有补益脾气之党参、白术、黄芪、山药,健脾化湿之砂仁、白豆蔻、苍术等,温暖脾肾之肉桂、吴茱萸、肉豆蔻、补骨脂等,上述之品多常配伍止泻诃子、莲子等。
当然,糖尿病性腹泻的疗程一般较长,这与糖尿病本身病因病机复杂有关,所以除了积极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同时,应当采取包括运动、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合理应用等综合措施对该病进行调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